首页 > 医药市场 > 药品价格

治“药价虚高” 药品价格执法要动真格

2012-01-12 11:36 来源:中国经济时 作者:林春霞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医疗作为民生领域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改革呼声不断,改革办法也层出不穷,但改革的实际效果仍不尽人意。前不久“部分药品价格比出厂价高2000%”的消息,引发了社会舆论强烈关注。民众对“药价虚高”问题议论纷纷,特别是中草药近年价格不断飙升,抓一剂中药过去只需几元钱,现在动不动就几十元。

医疗作为民生领域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改革呼声不断,改革办法也层出不穷,但改革的实际效果仍不尽人意。前不久“部分药品价格比出厂价高2000%”的消息,引发了社会舆论强烈关注。民众对“药价虚高”问题议论纷纷,特别是中草药近年价格不断飙升,抓一剂中药过去只需几元钱,现在动不动就几十元。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讨论通过《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1-2015年)》,强调“建立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集中采购政策和药品抽验工作机制,健全问题药品与退市药品召回处置制度”。而就在该《规划》通过的当月,国家发改委针对舆论关注的“药价虚高”问题,对在我国境内生产或进口分装药品实际出厂价格及销售等情况展开实地调查。这些举动似乎又让人们看到了药品价格趋向合理化的曙光。

发改委实行药品价格大检查

此次发改委进行药品价格调查,参照了前不久发布的《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办法试行 》(以下简称《办法》)。

该《办法》要求药企如实填报《生产企业及药品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药品出厂价格调查表》,调查人员将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核实调查药品规格,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至2个规格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药品出厂价及销售等有关情况。出厂价包括最高和最低出厂价以及平均出厂价格;现行零售价项目分为国家定价、产地省定价和企业定价;销售情况细分为销售收入、销售数量以及销售人员数量。药企拒报、虚报、瞒报、不配合调查的价格违法行为将被追责。

与此同时,《办法》规定,调查人员不得要求企业提供与调查无关的资料;不得复印、持有调查资料供个人使用;不得对外披露调查企业任何资料和数据。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新医改三年之旅接近尾声,而当初新医改的目标“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政府急需找到方法缓解目前“药价虚高”的情况。国家发改委选择这个时候推出药价调查文件应该是对当下舆论热点的回应。

药价虚高,症结何在

据了解,从1998年至今国家发改委出台了28份下调药价文件,特别是200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对基本药品的零售价实行限价,其中有45%药品降价,药品降价总幅度达25%。尽管如此,药价虚高问题仍然难以根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一些药品的出厂价格并不高,但是经过各种销售渠道层层加价后,最终到达零售端的价格暴涨。比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不过0.6元,中标价却高达11元,最后卖到患者手中超过12元。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医药代表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他们中间商就是靠倒腾药品的差价来生存,从一些小药厂低价进来的药品,往往卖给私人小药店,而大医院以及一些国营大药店一般从正规渠道进药,价格限定比较死,私人小药店价格比较灵活,利润空间也大。

江苏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刘东明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药价虚高主要发生在中间环节,中间环节药物品种乱,竞争无序,层层盘剥利润,导致药价不断攀升,有的药品终端零售价甚至超出出厂价的2000%,这种现象极不正常,这是个大问题,国家必须下力气将它治理好。

药价虚高也引起了医药主管部门以及一些行业协会的重视,并组织多个调查组对国内几大中药材市场进行实地调研。

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向有关媒体透露,根据该协会2011年对多地中药材市场进行调研的结果表明,中药材涨价,决不是某个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多方面因素相互叠加效应的体现。

王桂华分析认为,主要有六大因素相互交错推高了中药材涨价。首先是大的环境背景,粮、油、农、副产品等整体物价水平全面上涨,带动中药材价格上涨,特别是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强,推高了中药材价格。二是近十年来中药材行情长期低谷徘徊,医疗机构和中成药厂在采购中药材时长期处于强势卖方市场,严重挫伤了药农种药的积极性,造成生产萎缩,所谓“药贱伤农”。三是长期以来野生资源过度开采,造成资源枯竭加剧。常用中药材品种约70%来自于野外资源,长期以来无序、过度采挖致使野生资源受到极大破坏,不少品种已濒危或正在趋向濒危。在这次上涨的品种中,野生资料品种比例很高。四是自然灾害影响。2009年至2010年期间,南方很多地方遭遇雨雪冰冻、旱涝、倒春寒等自然灾害,使得中药材幼苗受损,种植品种的产量锐减,供应不足导致价格上涨。五是游资炒作,抬高药价。这是当前药材价格异常上涨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六是需求增加。一方面生产持续萎缩;另一方面中药材用途不断扩大,需求持续上升,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也亲自带队调研,并就当前中药材市场所面临的生产供应矛盾问题提出了十点建议。

他提出,一要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统筹管理,加强落实执行;二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合理规划指导中药材产业发展;三要建立完善农产品(11.18,-0.17,-1.50%)流通管理体系,加强产销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四要加快相关标准的制订;五要对常用中药材进行国家储备;六要合理调节中药材出口量;七要提高中药材资源的利用率;八要加大对中药材生产环节的保护和扶持力度;九要建立合理的中药材价格形成机制;十要建立原料与成药的价格联动机制。

要从国家高度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1-2015年)》强调“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对此,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名誉会长诸国本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药品价格合理化是必然趋势,也是民心所向。”

但诸国本认为,中药与西药的价格形成可能会有所差异,中药材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很难规模生产,个别名贵药材价格适当高些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要货真价实。

刘东明则表示,“目前我国药品市场竞争相当混乱,这归根结底还是科学管理水平问题。政府是应该出重拳对其进行严格治理,要从国家高度形成长效的价格制定和监管机制,从生产企业、中间流通、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定价办法。”

刘东明认为,药品价格长效机制形成后,流通环节将更便捷,更加市场化。过去企业生产出来的药品不能直接进医院,药价虚高主要发生在中间环节,如果由药厂跟销售终端直接对接,可避免不正当加价情况。另外也可避免不合理的公关。比如,市里招标办属于市卫生局,省里招标办属省卫生厅,一些供销商包括医药公司就会集中精力搞好招标办关系,这里面难免出现串标等情况发生,甚至有可能出现药价越招越高的现象。此外,医保目录对药品市场也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有一些药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都由医保部门来定,这也是药企关注的主要问题,一些药企为了挤进医保目录,就拼命去公关这些部门,结果一些价格较高,可用可不用的药都一起进来,这势必会提高用药价格。

刘东明建议,药品定价机制一定要科学合理。平价药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定价,成本加合理利润。而医保单位药品参保目录不能只由医保部门自行确定,应由当地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还有其他相似地区同级单位等多个部门的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并且要明确哪些药可以参保,哪些不可以,这样制定的目录才更加合理。

Tags:药品价格 医药管理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Chinamsr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20 Chinamsr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