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观察

21种药品入籍OTC 处转非考验销售渠道

2014-10-10 10:14 来源:搜狐健康 点击:

核心提示:记者注意到,这次“处转非”的21种药品多数是独家生产的产品,其中17个甲类产品,4个乙类产品。

“前两天,公司已收到通知,接下来会按照相关要求对公司的独家产品‘金蝉止痒颗粒’说明书进行具体修订,并按时向主管部门提交补充申请。”忙完手中的事儿,重庆希尔安药业董事总经理陈犁告诉记者,这次他们公司被列入“处转非”的品种已上市4年,目前在医院渠道的单品年销售接近1个亿,随着非处方药(下称OTC)市场销售渠道的打开,营销手段愈发灵活,特别是转为OTC后可进行适当的广告宣传,产品的终端销售会带来很大改变。

带给他兴奋点的是日前CFDA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的规定审定通过柴黄胶囊等21种处方药(化学药品5种、中成药16种)转换为OTC,相关企业10月30日前须依规定提出修订说明书的补充申请。陈犁认为,“经验证,这类产品临床使用有较高的安全性,转为OTC后可方便患者在零售终端自行购买,既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又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

重视用药指导

记者注意到,这次“处转非”的21种药品多数是独家生产的产品,其中17个甲类产品,4个乙类产品。四川宝光药业的健脾糕片、奇正药业的六味能消片、中美天津史克的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处方药转换为OTC产品。有专家表示,“药品从处方药转为OTC需要长期的临床数据积累,证明该药品在OTC销售模式下不会出现过量使用、不当使用或因人体差异而出现的安全性问题。随着民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药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处方药转为OTC与药店的直接对接会带来诸多好处。”

但也有不同声音。相对而言,OTC通常是在缺乏医生指导与监护的状态下广泛使用的,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使用的风险。处转非不是其安全性评价的终结,而是新的安全性监测与评价的开始。药品确定为OTC后,更多人群的广泛使用是进一步积累其安全性数据的重要手段。“对OTC来说,加强零售药店执业药师用药指导尤为重要。”专家同时也认为。

据悉,目前在美国,处方药向OTC转化也比较谨慎。最近,辉瑞公司宣布正在投入大量资源来推进柜台出售版立普妥的相关计划,已对1200名患者开展OTC版立普妥临床试验。若此申请成功获批,立普妥将成为第一种他汀类的非处方药。而赛诺菲与礼来今年5月合作就希爱力(他达拉菲)向监管部门申请OTC注册审批。可见,国内外对这类产品的管理均很慎重。

改变仍在发生。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拟放开部分药品价格的征求意见稿,就有意想放开OTC等药品的价格,实行企业自主定价。紧接着,江西在今年4月已率先放开601种省管OTC品种价格。“市场变化就像磁盘一样,牵引着企业做出调整。转为OTC产品能不能做好,主要看产品的治疗领域是否有足够的患者人群,毕竟自行购买不像处方药,被动的接收医生的处方。关键在做好消费者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河南羚锐制药市场部总监吴延兵认为。

分食零售蛋糕

从目前市场的业态来看,OTC市场过去以单体店为主的普药终端直供模式慢慢在走向以连锁店为主的连锁直供模式。像修正药业这样既有品牌、又有直供基础的企业,通过产业链扩张,布局连锁进而加固掌控终端;有些企业则通过品牌影响力取得与连锁合作的话语权,打造品牌塑造能力和销售能力;拥有大量通用名产品的企业则成为产品加工基地,重点培育低成本能力、规模化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

“市场终端在变化,需要企业做整体规划。首先是渠道和终端的把控,加强消费者教育;其次是产品价格的维护和管理,这块非常重要;再者就是结合公司的品牌战略进行产品市场秩序的维护,转为OTC意味着不可控的因素增加。”陈犁分析道。

更何况像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这样的双跨品种,从品牌建设的角度考虑,企业拥有双跨品种,既可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且OTC的广告效应可以进一步教育医生,带来临床渠道的宣传效应。市场营销专家王高俊告诉记者,“对药企来说,能把处方药提升为双跨品种,无疑是增加了一块很大的市场,药企完全可以靠改变包装、适当广告宣传、调整营销资源做大品种。”

他认为,“双跨品种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操作思路各异。对企业来说,应是两支队伍来操作,但最好能够在战略上达成一致,在战术上密切配合,两种渠道的产品包装要进行区分,但不是在说明书上,而是要注意跟进‘目录’调整,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和各省的招投标政策,注意OTC渠道的价格维护、渠道管控、绩效考核等,不要对处方药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Tags:21种药品 OTC

责任编辑:露儿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9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