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市场 > 市场动态

药企裁员大潮蜂拥而来

2016-12-12 09:51 点击:

核心提示:近几年来,跨国药企在全球市场掀起裁员风暴仍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近几年来,跨国药企在全球市场掀起裁员风暴仍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从2011年开始,随着专利悬崖的到来、新药研发进展缓慢,研发回报不平衡,以及药企的频繁并购,生物医药产业就掀起了裁员风暴,且愈演愈烈。据统计,在2011-2013年,全球10大制药巨头平均每年裁员多达3万人。

2015年底,GSK宣布已裁减40%中国销售代表,还撤掉了部分业务部门。一线销售代表已从5000人缩减至3000人左右。

在2015年罗氏宣布将关闭美国、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四个小分子药物生产基地,裁员1200人。丹麦灵北裁员千人,日本卫材在美国裁员四分之一,第一三共宣布新一轮在美裁员1200个岗位,法国施维雅本土裁员12%。

2015年2月,跨国药企巨头默沙东宣布解除与中国本土药企先声药业的合作。合资公司解散后,700多人的团队中将有半数面临裁员。

今年8月,百时美施贵宝肿瘤事业部传出裁员消息,本次涉及品种包括实体瘤的泰素(紫杉醇注射液)和伯尔定(卡铂注射液)两个产品,涉及被裁人员包括销售、医学部、市场部所有人员,整体裁员200多人。从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百时美施贵宝裁员近1000人,几乎涉及其中国区所有的事业部,成为在华跨国药企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

2015年11月,诺和诺德方面向媒体表示,诺和诺德中国确实关闭了包括教育专员在内的一些岗位,受到影响的有130位员工。在今年9月29日,诺和诺德官方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将在全球范围内裁撤1000名员工,范围包括研发部门、哥本哈根总部以及全球商业职能部门。

继今年8月份宣布关闭细胞和基因疗法部门之后,诺华再爆裁员消息。10月6日,诺华方面确认将关闭其位于中国上海和瑞士施利伦的生物制剂部门。

长久以来,外资药企在中国一直享受“超国民待遇”,其背后的单独定价权、高额利润和超高的市场占有率颇受争议。近几年来,外资药企出现了专利悬崖、单独定价权取消、降价弃标、新药上市难等困境。外资药企面临多重压力,调整业务,甚至剥离非核心业务,专注于自身的优势业务成为其必然选择。

此外,据业内人士分析,在当前合规要求下,作为跨国药企,一旦在中国被处罚,在国外也有可能被连带处罚,后果很严重。而将销售外包后,企业风险就小多了,这也是礼来、诺华、GSK等,于今年先后将部分品种中国区销售权转给中国本土药企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裁员风波或将仍在继续,大多药企都会调整产品线,并制定了长期的裁员计划,以用于削减成本,将省下的资金用于推动临床试验,以推出更多的产品上市。长远来看,医药推销的工作很可能会越来越少。

不过,医药代表也没必要因此对行业不满或者悲观,医药行业始终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无非是药企间或品种间此消彼长,医药代表们选对东家或者产品才是王道。

Tags:迹象 风暴 全球 市场

责任编辑:露儿

图片新闻
Chinamsr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20 Chinamsr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