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医药网!
首页 > 医药市场 > 医药商业

处方外流路径升级ing,从网络医院到微问诊谁能通关到底?

2017-08-15 09:40 来源:21世纪药店 点击:

核心提示:8月3日,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与京东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建设现代医药流通体系、智慧医院、智慧药房和现代化医药电商等重点合作内容,推动“互联网+”医疗改革。

中国医药联盟线下活动火热开启

月3日,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与京东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建设现代医药流通体系、智慧医院、智慧药房和现代化医药电商等重点合作内容,推动“互联网+”医疗改革。患者无论通过在线医疗服务,还是线下医院就诊,均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选择在医院门诊取药或在指定零售药店购药。同时,患者选择在零售药店购药时还可选择到店自取或送药上门服务。在这场合作中,一树药业江苏公司旗下门店有望成为“智慧药房”的首家试点药店。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医疗健康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即“到2018年在健康医疗领域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更加多元,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随着互联网+医疗领域政策的持续推进、加码,互联网+医疗正不断以健康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等各种服务形式在全国市场培育、发展。从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上来讲,借助互联网+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即小病或初诊到社区医院或零售药店,大病到三甲医院,实现就诊流程的优化和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药店和其他医药流通企业来说,通过各种互联网+医疗平台或软硬件的搭建,经过在线问诊等环节后,将医药产品直接或间接销售给患者,实现产品收入,或是通过获取海量数据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最终实现整个医药产业链的闭环运营。

可以说,近几年各方“力量”都在助力零售终端,抢食处方外流这块“蛋糕”。不过,业内对此始终有所保留,质疑声也一直伴随,电子处方能否破局处方市场,药店在其中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这还要从最初的广东省网络医院说起……

广东省网络医院:消费者开始接受新兴的服务?

 

yd1.jpg

网络医院模式

近日,记者对广州市内多家药店进行了走访体验,明显感觉广东省网络医院的布点有所增多,但人气却是参差不齐,基本看不到人满为患的现象,有的药店在1个小时内都未见有顾客进行网络问诊。

“从最初试点的几家店,到现在布点了30多家门店,每个月最多也只有150单左右的问诊量。”某连锁负责人表示,平均每天5次的问诊量对门店销售额的提高并没有多少帮助。但作为一种额外的服务方式,消费者是认可的,尤其受年轻群体的欢迎。

当年,广东省网络医院建设之初,业界纷纷点赞,表示广东不愧为改革的前沿阵地,不少连锁也开始了畅想处方药的未来愿景。然而发展至今,网络医院的效果却并不如人意。随着就诊环境、配套措施、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完善,消费者的接受度有了,但难点还有待解决,如医保报销、医生多点执业等壁垒,盈利模式更是看不到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尽管去年4月28日,网络医院开出全国第一例在药店接诊点看病使用医保统筹的处方,一度使业内沸腾,但也仅限于有限的试点门店,未能在全省铺开实施。显然,企图通过网络医院来抢夺处方蛋糕,可能还是为时尚早。

互联网医院:弥补药店医疗服务短板?

 

yd2.jpg

互联网医院模式

“只能说政府也在观望,处方外流对于促进医改有着重大的作用,只要不违规不犯法,不出现严重问题,上层是鼓励业界去尝试的。”一位曾经参与过广东省网络医院项目的内部人士认为,因为处方外流是大趋势,但实现路径很难,各地也未有突破者,所以势必要历经一段漫长的实践期。

这为有志之士提供了舞台,也因此催生了更多的互联网+医疗产品。如工业牵头的康美网络医院、有医院资源的重庆万家燕药房的门诊店等,与此同时,微医、1药网、七乐康、健客等医药电商也加入阵地,它们大多与各地医院合作开发互联网医院。

根据《2016中国互联网医院白皮书》数据显示,去年全国运营和在建的互联网医院数目为40家左右。其中,以终端药店为场景的代表当属微医的互联网医院。微医是从2016年3月开始探索“药诊店”模式,期望利用各地的互联网医院平台对当地药店进行升级,弥补药店医疗服务短板,进而提高顾客粘性。同时加速处方外流,实现药店商业模式的升级转型。

在外界看来,微医的“药诊店”是对传统药店的一种再改造,通过引入乌镇互联网医院,为消费者拓展在线预约、远程问诊、电子处方等服务,使合作药店从单纯的药品销售演变为基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药诊店”。不过,与广东省网络医院一样,医保报销依然是横亘在前的难题,且电子处方的合法性也受到一些地方的质疑。不少连锁的困惑是:当地政策还没出来,这样做到底合不合适?

“微问诊” 风险控制更细致一点?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可谓起起伏伏,随着成都电子处方试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微问诊”全面走入行业的视野。早在2014年,“微问诊”就从线下药店入手打造远程诊疗模式,在药店设置“微问诊”终端机,患者通过视频问诊模式,与医生“面对面”沟通咨询病情,同时还能享受远程审方、咨询及电子处方服务。

 

yd3.jpg

微问诊模式

去年9月,成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市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开展电子处方服务试点工作,让“微问诊”走到了前台。从传统的审方到提供药学服务、医学服务,再到电子处方流转服务,“微问诊”完成了多次转型升级。

值得称道的是,“微问诊”在推动行业向前与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尽管有的地方支持,有的仍持观望态度,有的直接拒绝,但四川、山东、湖北等省市食药监局均已通过“微问诊”终端机在全市药店进行布点,共同开发探索当地的电子处方服务。

成都市某连锁药店总经理分析,“微问诊”在控制风险上做得更细致一点,如电子处方上印有医生和药师的电子签名,“微问诊”终端机保存用户每一笔咨询记录和处方,有录音也有录像。而各地市食药监局的后台终端设备可以对这些电子处方业务进行监管,能够随时监控电子处方的开具情况、医师签名信息等,药店、用户、“微问诊”平台也可随时调阅任何一笔服务。用户方面,则可以通过手机扫码带走自己的处方以及医生的医嘱,方便随时查看。

以电子处方为支点,药店能撬动处方蛋糕吗?

这样看来,很多连锁的疑虑无非还是政策——电子处方的合法性及医保报销的开放性。

宏观政策上,国务院大方向是鼓励互联网+,促进医药电商发展的,医改也是力促医药分开,支持处方药外流。不过,落实到具体执行层面时,各地药监局出于对药品流通安全监管难度的考虑,总是进退两难。

这时,电子处方在一些地方的试点,使得很多人开始躁动了起来。业界普遍的观点是,处方来源显然需要医院的参与,上述的互联网医院、“微问诊”就是目前最大的推手,而且是一种不断扩大的趋势。随着医药零加成政策在公立医院的逐步推进,医院从院内药房获得的利益会不断减少,医院对处方的控制也在慢慢减弱。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不少公立医院也已经在试点与药房合作,引导患者到院外药房取药。但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这种状况并不被看好,只是表面上的医药分开。况且,公立医院在分级诊疗体系下建立的医联体也有消化医院处方的能力,即引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取药,这被认为是处方药零售未来的竞争对手。

站在药店的角度,如今靠互联网医院、“微问诊”来链接医院端,破除处方外流难题,如果得不到政策上的进一步支持,其发展方向也待考证,毕竟目前的量并不大,而一旦出现意外,难免会半途而废。好的迹象是,近几个月,青海、海南、陕西等地已纷纷开始试行电子处方,各地监管部门也希望业界能探索出一种可行的方式。

不过,只有当电子处方合法化、医生多点执业得到保障、医保报销高墙被打通得到明文支持的那一刻,药店倚靠电子处方的春天才算真正到来。

Tags:路径 升级 医院 网络

责任编辑:露儿

图片新闻
Chinamsr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20 Chinamsr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