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人物

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个性化”施万

2010-09-29 11:09 来源:中国医药联盟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毫无疑问,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强烈吸引着跨国公司最高管理者们的目光,以致他们越来越频繁地到访。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博士则笑称他已经记不清来中国多少次了,多年前,在担任罗氏诊断亚太区负责人时,基本上每两周就来中国一次。

 

 
 毫无疑问,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强烈吸引着跨国公司最高管理者们的目光,以致他们越来越频繁地到访。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博士则笑称他已经记不清来中国多少次了,多年前,在担任罗氏诊断亚太区负责人时,基本上每两周就来中国一次。现在,他也经常来中国,会晤政府官员,拜访客户,与媒体交流,与中国的管理团队和员工见面。对中国相当熟悉的施万博士还是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委员会的成员。
 
  施万博士此次来中国,主要是为了庆祝罗氏诊断进入中国十周年。10年前,罗氏诊断在中国成立时,施万博士是创始人之一,“非常希望回来看看罗氏诊断的发展情况”,他说。
 
  经济学硕士和法学博士毕业的施万博士,从2008年3月开始担任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在此之前,他在罗氏全球各部门中担任过多种职务,其中,在诊断部门的时间较长,先后曾担任罗氏诊断亚太区负责人和罗氏诊断全球财务负责人。“诊断出身”的他,这次来北京拜会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以及与媒体交流时,一个主要的话题就是个性化医疗,从中可以看出他努力推动罗氏集团两大业务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思路。
 
  如何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并控制日益高涨的医疗卫生支出,是各国政府正在积极应对的问题。施万博士认为,个性化医疗在提高药物疗效、治疗安全性以及降低医疗成本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为患者开发更多个性化的医疗解决方案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而罗氏在诊断和制药方面的领先地位,为罗氏在个性化医疗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毫无疑问,在中国进入医改第三年之际,施万博士希望罗氏通过从诊断到治疗的全方位专业医疗服务,为中国患者和医疗系统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与此同时,推动罗氏在中国的业务得到良好的发展。
 
    在中国建全价值链体系 
  《医药经济报》:您是怎样看待中国市场的?罗氏在中国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施万博士:中国市场非常重要,而且增速很快。估计到2015年,中国制药市场的规模可能会超过1000亿美元。罗氏在中国的投资非常大,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在中国的投资已经超过15亿美元。
 
  罗氏是第一个将主要研发中心设在中国的外国公司,也是第一个将临床开发放到中国的外国公司。现在,罗氏在中国已经建立起覆盖全价值链的体系:包括研发、生产、商业运营等。在全球范围内,罗氏只在4个地区市场建立了覆盖全价值链的体系,其他3个是美国、瑞士和德国,所以,中国是罗氏的第四大商业市场。我们在中国也与科学界以及其他生物科技公司、制药公司、学术机构展开紧密合作。我们的长期目标是希望未来在中国制造、诊断、测试并开发药物,并将这些药物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
 
  《医药经济报》:您认为未来中国医药市场增长的最大动力和增长点在哪里?近期罗氏有没有在华投资或并购的意向?
 
  施万博士:中国医药行业未来增长的最大动力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繁荣,投入医药行业的资金会越来越多,用于治疗和诊断的资金也会越来越多。
 
  中国政府对医疗事业和医改非常重视,这些举措会推动中国医疗市场的发展,比如说,提供更好的市场准入准则,提供更好的报销机制,与此同时,诊断检测的使用率会越来越高,这些对于医疗行业都是非常好的趋势。
 
  关于投资和并购,罗氏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包括制药和诊断,最近一项投资是用于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方面的设备,投资数额超过6700万美元。
 
  我们也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并购、合作和授权的机会,同样也在中国寻找。此外,我们在亚洲范围内还有一个制药合作机制,在亚太地区寻找并购和合作的机会,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采取授权的方式与科研机构或者制药公司合作,但有时候,这些合作会引发一些并购活动。
 
  《医药经济报》:最近有报道称,罗氏正在全球进行对削减成本计划的评估,准备在全球范围内大举裁员,是出于什么原因?这次裁员会不会涉及中国?
 
  施万博士:我们确实有相关计划,叫优质运营计划。这个计划最主要在美国和欧洲展开,主要是为了应对欧洲和美国药品降价带来的压力。实际上,这个压力也是由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但中国的情况不一样,中国的市场增长非常迅猛,所以在中国我们会继续投资,并且我们未来在中国的雇员数量还会增加。
 
  《医药经济报》:刚才您提到药价的问题。现在,为了降低医疗成本,中国政府也在努力促使药品降价,有的外资产品已经大幅降价以进入中国的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罗氏会怎么做?
 
  施万博士:中国的情况确实和美国和欧洲市场不太一样,罗氏在中国还没有面临价格方面的压力。当然,这并不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在中国,罗氏的一些创新药,比如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赫赛汀等还没有被中国政府列入报销名录,这些药物主要集中于个人付费市场。当然,这些人的数量非常有限。这些药物的价格相对来说较高,以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来说,很多人用不起这些药。未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通过保险机制,人们可以花少量的钱获得药物。我们在积极地跟中国政府合作,试图将这些药物纳入医保,使更多的人获得这些创新型药物。
 
  实际上,降低医疗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对药物有任何浪费。通过个性化治疗,如果有准确的生物标志物,就可以做到对症下药,不造成浪费。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降低成本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疾病预防,因为预防的成本比治病的成本要低得多。所以,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起疾病筛查机制,避免人们发病,或者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个性化医疗对药企有利
 
  《医药经济报》:您这次来中国,在拜会中国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以及与媒体会面时,多次提到个性化医疗的理念,在这方面,罗氏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施万博士:个性化医疗的理念是针对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和提供能够对其产生最佳疗效的治疗方案。它的实现和应用需要诊断和制药两大领域在专业知识和技术上紧密合作。
 
  我们知道,病人对药物的应答率是不一样的,平均来说应答率只有50%左右。也就意味着,如果你去看医生,拿到一只药物,这只药物只有50%的可能性是有效的。究其原因,可能有些病表面看起来一样,但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基因差异非常大。因此,同样的药物,有些病人吃了有效,有些吃了就没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说,同时拥有制药和诊断两大业务就非常重要了。
 
  个性化医疗为医疗领域的所有成员提供价值:医生能够为特定患者提供产生最大疗效的治疗方案;选择恰当及有效的治疗方案,不但能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避免采用不适合的治疗方案所带来的不必要副作用,患者因此广为受益;对于付款人和决策者而言,采用个性化医疗方案在降低医疗成本并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我们一个个性化医疗的非常好的例子就是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实际上,赫赛汀只对20%患有乳腺癌的女性有效,而这些病人是癌细胞内有HER2这种特殊基因的人群。临床上,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复杂,肿瘤特征的明确对治疗方案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使用罗氏诊断提供的全自动化HER2 SISH检测,测定生长因子HER2在乳腺癌患者的肿瘤中是否存在过度表达,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可能获益于赫赛汀,然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治疗造成的延误和资源浪费,延长患者生命。
 
  《医药经济报》:个性化治疗对于制药企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个性化治疗使药物能非常精准地使用,药物市场会不会缩小?

  施万博士:确实,如果有标志物的话,由于治疗的精准性提高,使用某种药物的病人数量会缩小,这一点肯定会对整个制药行业产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这也是制药行业发展的趋势。因为治疗精准性有大幅提高,也就意味这只药物可能对所有治疗病人都是有效的,一方面,治疗成本是降低了,但对于制药企业来说,也可以根据精准性的确定来提高议价。来看看赫赛汀的例子,赫赛汀在全球的销售量已经达到50亿美元,但是只有20%的乳腺癌女性使用这只药物有效,没有HER2的话,赫赛汀可能一点都卖不出去。所以,有生物标志物之后,可以给病人提供更多的价值,对于整个行业也是有好处的。      

Tags:罗氏集团 医药外企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