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人物

北京大学医学院外科副教授吴阶平:国之大医

2011-03-08 08:56 来源:中国医药营销联盟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吴阶平,1917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36年进入协和医学院学习。1947年留学美国,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师从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哈金斯教授。

吴阶平生平

吴阶平,1917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36年进入协和医学院学习。1947年留学美国,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师从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哈金斯教授。

 

回国后吴阶平曾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外科副教授、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北京第二医学院院长。在此期间,他在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男性绝育和肾上腺髓质增生三方面的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泌尿外科界的地位。1965年以后吴阶平承担起中央领导同志的医疗保健工作,成为周恩来总理医疗保健组组长,参加了对周恩来晚期疾病的治疗工作。1976年吴阶平又成为毛泽东遗体保护小组成员,圆满地完成了遗体保护工作。

1980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后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3年起连任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有人称吴阶平是“中国医学界第一位的人物”,而他的个人经历也一直为海内外传媒所关注。曾有媒体称其为“御医”——因为他曾是周恩来总理医疗小组的组长,曾主持、参与过许多位中国领导人的医疗会诊;还有媒体说他是中国“医务外交”的专家——因为他曾被派往印尼、菲律宾、朝鲜、越南等国家为其国家元首治疗……

2002年11月30日,在吴阶平从医60周年之际,中国科技界和医学界专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高士其之子、高士其基金会秘书长高志其(吴阶平为高士其基金会会长)特撰写《大医赋》一文,称赞吴阶平的历史功绩与社会贡献。诚如斯文,年过九旬的吴阶平不愧为令人敬仰的“国之大医”。

协和医学院的学生司仪

吴阶平中学毕业时,父亲一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定乾坤,为他选定了从医的道路。1936年,19岁的他考入协和医学院。 

在协和医学院,人们激烈竞争,奋力往那个“象牙之塔”的尖顶上攀登。考试的时候一般都得掉几斤肉,有的把床铺收起来督促自己彻夜苦读。吴阶平可不同,他轻轻松松,也温课,但照样玩乐,按时进餐就寝,吃得香睡得稳。阜外医院顾问、胸内科专家蔡如升教授曾和吴阶平同班,他说:“吴阶平不死读书,学习能抓住要点,灵活、有效,看起来他不用功,可是考试成绩总是好的。”吴阶平说:“我最讨厌死读书读死书。”

1941年,吴阶平作为四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了五年级毕业班毕业典礼的司仪。这是协和学生的最大荣誉。他手里的那根红木棒,棒上的每一道金箍上都刻着历次学生司仪的姓名。吴阶平的名字刻在第九道金箍上,第二道金箍上有他姐夫陈舜名的名字。

“我不愿意做美籍华人”

1942年底,吴阶平从协和医学院毕业之时,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在被日军占领的北平生活常常令他感到十分压抑,于是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自己钟爱的医学事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在世界著名的华裔泌尿科专家谢元甫教授的引导下,开始对泌尿外科产生兴趣。

1947年,吴阶平被选送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进修,导师是著名泌尿科专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哈金斯教授。一年多的进修使吴阶平学到了哈金斯教授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他在临床上不俗的表现也令哈金斯十分赞赏。由于精湛的手术技术,吴阶平在美国得到了一个“三只手”的荣誉称号。

就在吴阶平即将学成回国时,哈金斯教授把芝加哥大学的科研大楼蓝图展现在他的面前:“这是你将来的实验室,这是办公室。我可以把你的家眷都接来。”美国教授真诚地挽留这位打算回国的学生,为吴阶平描绘了一个非常完美的蓝图,许诺可以给他最为优越的工作环境。然而,让哈金斯没有想到的是,吴阶平拒绝了他的挽留。

年轻有为的医学科学家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吴阶平的医学事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解放初,他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病房附设三张病床,收治泌尿外科患者,开始了他创建新中国自己的泌尿外科的事业。

1954年,吴阶平经过观察、实践,发表了《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顾方六教授是吴阶平50年代初带出来的第一个研究生,他说,这是泌尿外科学的一项突破性进展,立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被广泛采用。因为吴阶平的发现,国内每年就有上千名病人从死亡线上被挽救回来。

50年代,在吴阶平领导下,北医最先广泛应用经皮肾穿刺造影于诊断,并有应用经皮肾穿刺造口术的治疗病例。当时肾上腺外科在国际上尚未普及,吴阶平在我国率先进入该领域,此项工作曾在日本医学界引起很大震动。

1959年,吴阶平设计了利用回盲肠进行膀胱扩大术,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上膀胱挛缩的患者。该手术在70年代甚至80年代欧美书籍和杂志上才作为最新的手术方法介绍给读者。这一切,都奠定了年轻的吴阶平在中国医学界的地位。

 为印尼总统苏加诺治病

随着吴阶平热爱祖国和国际上的名声,他给国家领导人看病的任务也逐渐多了起来。他曾多次作为领队远赴国外,为一些外国领导人治病。而为印尼总统苏加诺治病是情况最复杂的一次。就是这次治疗活动,显示了吴阶平高超的医学技术,而且更展现出他的政治智慧。 

由于苏加诺的病复杂,应印度尼西亚政府要求,1962年,周总理派吴阶平率领中国医疗组,去印尼为他治疗由于肾结石而使机能遭到阻障的左肾。经过4个月的努力,取得了十分完满的结果。

苏加诺总统的私人医生、商业部长苏哈托专门把各国记者请到总统别墅,发表声明表示感谢,并介绍以吴阶平为首的中国医学专家们同记者见面。声明说,由于中国医疗组的治疗,苏加诺总统的健康情况极为良好,特别是他的左肾已恢复功能。总统现在可以避免动手术了。

吴阶平为此被授予印尼国家二级勋章。苏加诺总统和夫人还设宴欢送中国专家。从此后,苏加诺有个伤风感冒的,也要把吴阶平请去。吴阶平说:“中国医疗组的名气一下就上去了。”

周总理最信任的医生

上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在与邓小平的一次长谈中,向邓小平特别提到“健康问题可找吴氏兄弟”。

从50年代初到1976年,吴阶平与周恩来有20多年的接触与交流。他是周恩来最信任的医生。70年代,作为周恩来医疗小组的组长,他曾经担负周恩来晚年疾病的治疗工作,为拯救周恩来的生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吴阶平在一次记者访谈中回忆说:周总理在(膀胱癌)晚期,忽然得了一个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普通话叫缠腰龙,而他得的是头部神经的这个病,那是很痛苦的。那时不论是国外寄来的药品,还是民间的药方,我们都拿来,还成立了专门的小组去验证,看究竟哪个可以给总理用,哪个不可以给总理用。可就是没能够把总理抢救过来,虽然我们大家都努力了。

1976年1月7日,一代伟人周恩来留下了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吴大夫,我这里没事了,需要你的人很多,你去吧,他们需要你……”吴阶平说,就在那种时候他想的还是别人。听到那句话,我直掉眼泪……

倾心医学教育工作

1960年3月,吴阶平接受了筹建北京市第二医学院的任务。

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质条件极差。没有校舍,吴阶平就领导大家在一片菜地和苇塘上白手起家。在这个艰苦的建校过程中,吴阶平与教师、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不但组织教学、亲自上课,还和同学们一起劳动。

在“北二医”尚未完全建成之前,吴阶平就已经开始贯彻他的“教学要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办学方针,先让教师去各个医院参观、学习,了解医院里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医生,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培养学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吴阶平的学生中当今有许多已经是教授、副教授,他们仍然被当年课堂上的情形吸引着:身材不高的吴阶平在讲桌后站定,首先把目光投向所有在座的同学,全场立刻静下来。他讲课效率高,讲得生动、具体,中心思想突出,思维逻辑严密,语言精炼富有哲理,引人入胜。学生们人人爱听,认为有兴趣,易懂、好记。

吴阶平领导的泌尿外科研究所是全国闻名的,几十年来培育了大批来进修深造的各地医生和研究人员,先后有120人成了各自单位的骨干,有些已卓有贡献。

最自豪的头衔是“医生”

1982年9月11日,《人民日报》登载了武汉市雷江滨的一篇文章,感谢吴阶平教授20多年间两次亲自为她做手术,治好了她先天性膀胱尿道畸形的顽症。她说,吴阶平教授这样平易近人,对待普通患者这样关心,这是一种多么认真负责的态度啊!他不愧是一名真正的医生!

吴阶平这一生,在医学科学界担任过的头衔有多少,他自己也未曾统计过。头衔虽然很多,但他最喜欢认认真真地做一个医生,一个好医生,正如他从医之初的志愿一样。他最自豪的头衔还是“医生”。

很少有人知道吴阶平曾动过大小手术6次,住院治病先后达12次。身上的手术刀疤加起来,足有两尺长。正因为如此,他深刻体会病人的痛苦、家属的心情。他认为,医生除了专业知识,还要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临床工作要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基础;而且还要有服务的艺术,医生要善于发挥病人的积极性,取得家属的合作,以提高治疗效果。 

Tags:吴阶平 北京大学 医学院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