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观察

“熊殇” 中药动物药的产业困局

2012-02-27 09:43 来源:医药观察家 作者:徐琳媛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谁有勇气在公众谴责和道德拷问下逆势而行?归真堂给出了肯定答案。在去年因舆论而上市受阻后,今年其又出现在了IPO申报企业名单中,同样的,争议也再次席卷而来,并引发了“力挺派”的中国中药协会和被指“阴谋论者”的亚洲动物基金会的针锋相对。

谁有勇气在公众谴责和道德拷问下逆势而行?归真堂给出了肯定答案。在去年因舆论而上市受阻后,今年其又出现在了IPO申报企业名单中,同样的,争议也再次席卷而来,并引发了“力挺派”的中国中药协会和被指“阴谋论者”的亚洲动物基金会的针锋相对。不过,言论的“礼尚往来”并非唯一的焦点所在,在其背后,一个个疑问渐次浮出水面:以“活熊取胆”为代表的中药动物药是否无可替代?动物类原料的供应是否已步入“死胡同”?动物药企业是否必须转型?而所有这些无疑都在考验着既如“黑熊”般令人神伤,又如“熊猫”般珍稀的中药动物药产业的良性发展。

“黑熊”之殇:动物药可替代!?

“至少有54种草药与熊胆有相似的功效,包括蒲公英、金银花等,疗效比熊胆更好,而且更便宜。”

——亚洲动物基金会

“近几十年来,随着天然动物药的替代和人工合成化,中药的药效也在下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王耀献

熊胆是否是不可替代的?在针对归真堂“活熊取胆”的争论中,这显然是焦点。就目前来看,国家药监局药品审批的名单里含有“熊胆”名称的药大概有百余个,但以熊胆为主要成分的非常少,多数仅为含有熊胆的药,其功效主要为清肝名目、清肝利胆等。也正是基于此,亚洲动物基金会提出,目前至少有54种草药与熊胆有相似的功效,包括蒲公英、金银花等,其疗效比熊胆更好,而且更便宜。当然,该协会并没有排除对少数疾病而言熊胆的疗效的确比其他的替代成分要好,但其肯定的是,对大多数疾病熊胆并非不可取代。

针对于此,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表示:“动物药与植物药、矿物药、菌物药相比,活性成分作用强,疗效更显著,毒副作用更低。比如以熊胆为原料的药物应用中,有一种药物可以广泛用于癌症病人治疗,在增强癌症病人免疫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假使草药确实无法完全取代,能否用其他方式来替代动物药?中药专家周荣汉介绍称,目前针对天然动物药,一个方法是用与其相近的动物来代替。如目前我国处方中含有犀牛角和虎骨的中成药,犀牛角往往以水牛角或水牛角浓缩粉代替,内服药中的虎骨多暂时以等量相类动物骨代替。另一种方法则是通过人工合成的非天然产品来替代。以牛黄为例,其替代品一种是人工牛黄,是从牛黄分析结果中研究出来的,用胆红素、胆酸加以配置;一种是在牛体内植入塑料物体,使其产生病态而得到牛黄;另一种则是体外仿生培养。

但不管是相近替代还是人工合成都存在着相同的问题:药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王耀献便指出:“近几十年来,随着天然动物药的替代和人工合成化,中药的药效也在下降。”因为中药绝大部分来自天然,天然药物不可能用一个单一的化学药物来取代。目前人工麝香和人工牛黄等替代品,因在药效成分等方面存在差异,也仍不能完全替代动物药。再回到熊胆上,其替代品——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只是熊胆五大类成分之一胆汁酸中的一个成分,不具有熊胆的多种功效,因此也不能完全替代熊胆。“要做到一模一样很难。首先要做等效性试验,还要做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假如说能替代当然最好,但要取代,必须有充分的证据。但目前各方的技术并不能完成这个工作,在没有统计数据的情况下,不能说取代就取代。”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周超凡表示,目前我国并没有放弃对熊胆替代品的研究,但显然,这条道路还很长远且曲折。

“熊猫”之殇:发展必须转型?!

“目前我国共记载濒危物种358种,其中药物168种,占到53%。换句话说,基本濒危的东西都是珍稀药用资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 黄璐琦

“对于珍稀濒危药用资源,应该始终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立场,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统筹兼顾野生动物保护和中医药可持续发展。”

——中国中药协会执行副会长 王瑛

在熊胆可否替代的问题之外,中国中药协会还抛出了另一个观点:珍稀药用动物濒危灭绝,使目前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不可替代的中药品种面临消失的危险,这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损失,也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因此,他们认为,对归真堂的“支援”从另一个程度上来说也是对我国民族中医药产业的保护。据了解,在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中,一级保护动物中药用动物有48种;二级保护动物中药用动物有113种。这也即意味着,抛开对动物药的“道德”拷问,其实质上已经面临日益萎缩的必然。“中医药中的动物药近几年已经大幅度萎缩,天然动物药所占比率越来越少,大多数被人工合成药物替代。”周超凡指出,保护和支持药用动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但就目前来看,在动物类中药的产业化发展方面,我国梅花鹿、黑熊、乌鸡、白花蛇等虽已进入规范化、规模化生产,但却只有美洲大蠊通过了国家GAP认证,大部分动物药还面临“弱、小、散、乱”的问题。因此,转型已成必然,对此,专家呼吁,在这个过程里,国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药用动物养殖的准入制度和评价体系,从而确保人工养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地保护动物,同时实现我国传统医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当然,这种产业化并非普遍受用,对归真堂来说,因其“活熊取胆”面临着极大的道德拷问,即使实现了产业化也必须应对其他的风险,如其出口到欧美,就会触犯这些国家的法律,面临极大的法律风险。对此,有建议称,归真堂与其一味在活熊取胆业务中“困兽犹斗”,不如效仿同仁堂:当虎制品被禁止贸易和药用时,其并没有因此受挫,而是以新药风湿酒对传统的虎骨酒进行了替代,新产品中并无虎骨成分,且药效等同。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顺应形势的逐步转型或许才是“归真堂”们最正确的选择。

Tags:归真堂 动物药企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