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人物

博雅生物制药董事长徐建新:规范管理方能确保零风险

2011-01-18 13:54 来源:中国医药营销联盟 我要评论 (1) 点击:

核心提示: 风险与管理是相对的,管理到位风险就退,管理倒退风险就进位。对于血液制品行业来说,只要规范管理,我认为是一点风险都没有。

 风险与管理是相对的,管理到位风险就退,管理倒退风险就进位。对于血液制品行业来说,只要规范管理,我认为是一点风险都没有。

其实,只要把企业做好,上市只是一个方面;把公司做好了,上市这个事情自然就会达成。

关于并购,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对行业内和上下游的一些企业都有一些并购的计划,像采浆耗材、血液诊断试剂,不过我们会非常审慎。

血液制品行业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战略性的行业。大的自然灾害、战争,都离不开血液制品。但是,临床上很多人用药还依靠进口,这是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人贵述己而不自诩”,这是哲学家大卫·休谟在他自传开头说的第一句话。用这句话来概括徐建新再贴切不过。

徐建新是江西博雅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与其短短两个小时的交谈过程中,徐建新的神态和语气中令人感受最为强烈的,是那种似乎随时保持清醒淡定的态度,稍显强势的个性,以及对血液制品行业的深刻理解。

他事先把本报采访提纲上的问题“过滤”了一遍,表示想谈谈对这个行业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博雅生物的企业故事。

1987年,徐建新从江西中医学院药学系毕业,进入药政、药检部门工作。徐建新发现,生物制药是一个市场前景很看好的朝阳产业。1996年,他毅然放弃了舒适的卫生行政管理工作,调入江西博雅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博雅生物成立于1993年,由江西省卫生厅、抚州地区卫生局和抚州市卫生局组成。2001年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后又经历几次股权变更。目前是江西省唯一一家经国家认定的血液制品定点生产单位,现有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凝血因子类等3大类7个品种21个规格系列产品,是血液制品行业中品种、规格较全的少数几家企业之一。

1998年,徐建新担任总经理期间,组织博雅生物GMP认证工作,从厂房、设备技术改造到人员培训,建章立制,他一丝不苟地抓,扎扎实实地干,使博雅生物在当时全国血液制品行业中第二个通过国家认证,率先拿到GMP证书。

经过几年对市场的观察和认真分析,2005年,徐建新果断地提出了几大营销改革策略,使博雅生物的血液制品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并且达到了全国同行业中上水平。

“血液制品行业经历了政府办阶段、股份制改革阶段后,自2006年国家九部委颁发《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的工作方案》之后,就从原料的整合开始,进入了整合阶段。”徐建新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全球血液制品市场容量已经达到100亿美元,全球血浆处理能力超过30000吨;最大的消费市场为北美地区,占40%的市场容量,其他地区,欧洲占30%、亚洲占20%左右;品种销售金额最大的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占40%以上,白蛋白和凝血Ⅷ因子各占13%左右。

在国内血浆供应量方面,由于2006年国家对采浆站进行改制,2007和2008两年血浆供应量下降到了最低点的2500吨左右,但到了2009年以后,各企业加大了建设力度,国内血浆供应总量已经回归到约3600吨的水平,进口白蛋白增长也已经到了平台期。

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徐建新带领的博雅生物将通过三条路径——加强质量管理、应用新技术、加大研发力度,先做好“产业内的事情”,然后才是企业上市的考虑,形成资本与产业最有效的结合。

每份血浆都经严格检查  

《医药经济报》:血液制品行业的市场前景怎么样?同时,它是个受原料限制比较大的行业,请问这会对博雅生物的发展造成困扰吗?  

徐建新:这里有一组数据,白蛋白的用量在国内人均达到0.07克;在欧美市场,人均达到0.3克,差距很大。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发达国家人均达到0.13克;我国人均达到0.007克。可见,这个市场是巨大的。

原料问题,大家都认为它会受到限制,其实这个观念是不对的。就我们国家来说,卫生部是鼓励你(企业)去开发的,而不是限制这个产业。支持你(企业)去建立原料基地,建立单采血浆站,但是它有个门槛,要符合它的标准。具体的门槛就是申报设立新单采血浆站的生产企业必须具有生产三大类(白蛋白、球蛋白、凝血因子类)6个以上产品的能力,博雅生物符合这个要求,有白蛋白、免疫蛋白、纤维蛋白原、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等3大类7个产品。全国符合这个要求的企业不是很多,而只要符合卫生部规定和各省规划就可以建立原料基地。博雅生物正好符合这个条件,所以原料问题,在规范管理、积极努力的前提下,对博雅生物来讲是个机会。原料这一块我是非常有信心的。  

《医药经济报》:血液制品是高风险品种,同时也意味着严格的质量管理,博雅生物从源头开始如何保障质量?  

徐建新:我一直认为血液制品是高风险品种的这个提法值得商榷,应该是高科技、高标准的品种。从品种本身来讲,由于血液制品源自健康人血浆,不像其他异种蛋白那样容易产生过敏。血液制品风险的主要成因是管理不规范,如果管理存在盲点,可能出现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风险与管理是相对的,管理到位风险就退,管理倒退风险就进位。对于血液制品行业来说,只要规范管理,我认为是一点风险都没有。

 对原料的质量控制,博雅生物是非常严格的。博雅建立时间长,对单采血浆站的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的质量管理核心是从源头供浆者开始控制,供血浆者的招募非常严格,要通过公安机关的身份核对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供血浆证》,确保供血浆者为采浆区域内的常住人群。供浆过程中,采用虹膜仪、指纹仪双识别系统,保证供浆者的身份真实性。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供浆者进行健康征询、体检和病毒检测,每位供血浆者都是在独立状况下使用单采血浆机、一次性无菌采集耗材,在密闭环境中进行血浆采集。血浆采集完毕后,马上于零下45度速冻并置于零下20度以下保存,保证了原料血浆的质量。

其次,人们认为血液制品是高风险品种,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供血浆贴上“卖血”的标签,对供血浆不了解。其实单采血浆站采集原料血浆和血站采集全血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为民众医疗服务需求而设置的,血站和单采血浆站都是国家采供血机构,都会受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督。

生产成本当中,血浆的成本是最大的。因为它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实行严格的控制。每份血浆除了单采血浆站的检验外,血浆到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后,还有一系列的检验。这是严格按照卫生部《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来做的。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卫生部统一机器采集血浆之后,中国就没有发现因采浆传播疾病的案例。因为机采实行的是一人一套无菌采集耗材,不会发生交叉感染。这方面国家投入大,各个企业投资也大。所以说,采浆是非常安全的。另一方面,我国的采浆技术应该讲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最开始引进的全是美国百特和美国血液技术公司的机器和耗材,现在已经完全国产化,这方面是非常安全的。  

 血制品行业应受保护  

《医药经济报》:国内的血液制品行业与国外血液制品行业存有较大差距,能够开发的产品类别远远少于美国,这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博雅生物的研发规划是什么?  

徐建新:国外血制品行业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血浆综合利用率非常高,能够从原料血浆中提取22~24个产品,但中国通常情况下是7~9个,少的只有3~4个。在产品结构上,国内以白蛋白为主,白蛋白占了血液制品市场销售额的60%以上,但国外是以球蛋白、凝血因子类产品为主,白蛋白只占25%。

研发这块我们有很多思路。博雅的研发一直是不错的,我们的技术中心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雅生物现有的产品都是靠自主研发出来的。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着力于研发平台的建立及原料血浆的综合利用。

第一,建立一个产学研中心,打造血液制品及其他生物制品的研发平台。对此,我们已经和国内多家知名院校和研发机构达成一些共同意向,也向省里有关部门做了汇报。我们将把研发中心放到老厂去,那边所有的设施都是齐备的,只要进行适度的改造,引进高精尖人才,构建专业队伍,就会很快打造成一个水平非常高的研发中心。研发中心要按国家药监局GLP标准来打造。第二,我们要加大血液制品,如凝血因子类的研发力度,目前立项启动的已经有几个品种,在申报和研究中的有凝血酶复合物、凝血因子Ⅷ等。同时,我们正在介入重组凝血因子类产品的研发,这是血液制品发展的另一渠道。  

《医药经济报》:生物制药产业目前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之一,血液制品作为生物制药的分支,目前行业集中度不高,同时国产的血液制品价格也偏低,供应时有短缺,对于发展血液制品产业,你有什么建议?  

徐建新:对于国产血液制品的价格,我建议应该走市场化的道路。现在血浆的成本价太高了,最早血浆的价格才是十几万元一吨,后面机采就提到二三十万一吨,现在已经达到七八十万一吨。

血液制品行业应该是一个民族工业,国家应该好好保护它。血液制品行业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战略性的行业。大的自然灾害、战争,都离不开血液制品。但是,临床上很多人用药还依靠进口,这是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上市只是手段  

《医药经济报》:现在资本市场对生物制药行业很感兴趣,血液制品上市公司的股市表现一直也不错,博雅生物多年前就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在2007年引进了风险投资商深圳高特佳创投,于近期提出了上市目标。博雅生物的上市计划是怎么样的?在产业整合的环境下有没有想过并购一些小企业?  

徐建新:我们对上市的理解是这样的,上市不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只是一个手段。上市主要是融资,目的是更好更快地发展企业。所以,应该先把自己的内功练好。我们企业做了那么久,不是那种刚建的企业,现在大家都希望走得平稳一些。其实,只要把企业做好,上市只是一个方面;把公司做好了,上市这个事情自然就会达成。

关于并购,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对行业内和上下游的一些企业都有一些并购的计划,像采浆耗材、血液诊断试剂,不过我们会非常审慎。并购的前提是我们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们的新厂在2010年1月拿到国家的GMP证书,设计规模是投浆500吨,建设的标准是欧盟的标准,而新版GMP也是参照欧盟标准,就不担心滞后了,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所以,如果新版GMP出台,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机会。  

《医药经济报》:那什么是博雅生物长期的发展目标?什么是公司长期的定位?  

徐建新:可以说,我们在认真做好血液制品的同时,也关注生物医药相关的一些东西,以及基因工程的凝血因子。我们希望以血液制品作为主导、作为支点,在做大做强血液制品的前提下,做一个在生物医药行业有影响的企业。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基因工程、疫苗、诊断试剂,我们都会涉及到,还包括微生态一些药物。我们对一些疫苗的关注,是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结合起来的,像乙肝、狂犬、破伤风,我们做大的空间也比较大。因此企业上市融资也是为了发展新的领域。 

Tags:博雅生物 徐建新 规范管理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