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保健 > 健康用药

长效磺脲降糖药,要想用好不容易

2011-02-15 09:59 来源:中国医药营销联盟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目前常用的5类口服降糖药中,二甲双胍被推崇为基础降糖药,但临床应用时间最长、应用最为广泛的则是磺脲类药物。

目前常用的5类口服降糖药中,二甲双胍被推崇为基础降糖药,但临床应用时间最长、应用最为广泛的则是磺脲类药物。不过,由于磺脲类药物久用可产生耐药性,导致药物疗效降低,需要增大剂量或调整药物才能收效,加之磺脲类药物有易引起低血糖、增加体重和需要一日多次服用、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等弊端,导致磺脲类药物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近年来,随着一批长效磺脲类药物的问世,使得磺脲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上有了新的选择,应用范围得以拓宽。同时,长效磺脲类药物无论是在疗效上还是在副作用方面,也较中短效磺脲类药物有了更多的优势。  

优势几何

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长效磺脲类药物主要是第二代格列齐特缓释片和格列吡嗪缓释片,以及第三代的格列美脲等。这些长效磺脲类降糖药每日只需服用1次,不仅方便了患者,有利于提高依从性,而且在一日一次服药的前提下,保证了白天更佳的降糖效果和夜间更少的低血糖,同时降低了体重增加风险。

研究证实,长效磺脲类降糖药并不会因为服药次数的减少而使疗效降低。全球最大规模的糖尿病干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以格列齐特缓释片为基础的强化降糖治疗方案,可使50%患者的HbA1c达到6.5%的目标,这一结果并不亚于中短效磺脲类药物。研究还表明,由于长效磺脲类药物能够避免过高胰岛素分泌峰的出现,从而有助于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与中短效磺脲类药物相比,年低血糖事件风险可由原先的10%~15%下降到不足5%,其中以格列齐特缓释片为最低,其年低血糖事件风险仅为0.7%左右。同时,由于长效降糖药在肠道内的释放和吸收缓慢,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减弱,因而磺脲类药物的其他副作用也相应减少。 

 用药建议

对于常用的三种长效磺脲类药物,怎样用才最合理?专家认为:

格列齐特缓释片 格列齐特缓释片的初始剂量为每日30mg,整片吞服,可以根据血糖情况逐渐增量至60~90mg,每次增量的间隔时间不少于1个月。

格列吡嗪缓释片 格列吡嗪缓释片的初始剂量每日5mg,1次含服,可以根据血糖情况适当加量。

格列美脲 格列美脲的初始剂量为每日1mg,含服,以后可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每隔1~2周分别按2mg、3mg、4mg、6mg的递增方法加量,多数情况下患者只需1~4mg即可有效控制血糖达标。

不过,在应用长效磺脲类降糖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每日1次的服药时间最好是在早餐前30分钟内,服药后应按时进餐,以防诱发低血糖。

②用药期间应避免饮酒,以防增加低血糖的发生几率。

 ③如果在服药后出现恶心、上腹饱胀、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可考虑适当减小剂量,但不能随意停药。一般主张磺脲类与二甲双胍合用,以避免单药剂量过大,有利于预防和减轻胃肠道反应。

④年老体弱和激烈运动患者应警惕发生低血糖,一旦出现乏力、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应及时补充热量,如喝糖水、吃饼干等。

⑤1型糖尿病患者,凡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白细胞减少症和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禁忌使用该类药物。另外,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外伤和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要注意避免使用或暂停使用该类药物。

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外伤和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避免使用或暂停使用磺脲类降糖药物。

相关  

对格列美脲,你了解多少   

格列美脲为第三代磺酰脲类降糖药。与第一代磺脲类降糖药(如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波脲等药物)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多重降糖效应,口服降糖治疗效果增强。格列美脲具有三重降糖效应:第一,对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均有刺激作用,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可以有效降糖,使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理想控制。第二,增加葡萄糖转运,能够促进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具有胰外增敏作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防止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第三,抑制肝葡萄糖合成,能够减少内源性葡萄糖的产生,可以降低基础血糖水平,防止餐后高血糖的发生。

2.降糖又调脂,心血管安全性优于传统磺脲类药物。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联系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研究表明:HbA1c每降低1%,可使心肌梗死风险降低14%,心衰风险降低16%,脑卒中风险降低12%,微血管病变风险降低37%,外周血管病风险降低43%。由于格列美脲既有很好的降糖效果,又能改善患者血脂谱,可以降低患者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且不增加体重,适合用于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另外,格列美脲并不会影响心肌细胞的工作,使心血管安全性大大提高,让糖尿病患者获益更多。

3.服药方法简便,每天1次顿服即可。格列美脲口服后可完全吸收,半衰期长,每日1次口服即可良好控制血糖。一般初始剂量为1mg,以后可根据需要每1~2周增加1次剂量,多数患者的治疗剂量为2~4mg。格列美脲应于每日早餐之前1次顿服,服药后不要忘记进餐。研究表明,随着糖尿病病情的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增加,对药物的需要量就逐渐减少。所以,为了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在糖尿病得到控制后,患者应在血糖监测的前提下适当减少用药剂量,使用维持剂量(1~2mg)长期治疗。

4.不良反应减少,用药安全性提高。格列美脲对心血管钾通道的作用弱于其他磺脲类降糖药,故心血管不良反应少,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总体来说,格列美脲的安全性较其他磺脲类降糖药有所提高,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发生率约为0.9%~1.7%。因此,医生需建议患者在服药期间,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一些糖果、点心或甜饮料,以备低血糖时急用。其他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眩晕、无力、头痛及恶心等,一般症状轻微,无需停药。 

Tags:磺脲降糖药

责任编辑:芸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 浙江省中标价被举报,这些药品被踢出市场!
    浙江省中标价被举报,这些药品被踢出市场!

    浙江省药械采购平台公布《关于公布我省药品集中采购部分中标产品价格投诉处理结果的通知(2017年第二批)》,浙江省在线交易产品全国最低价格联动结果执行中,部分产品因价格等原因被投诉。...

  • 医药商业贿赂套路多 18个月牵涉400余药企
    医药商业贿赂套路多 18个月牵涉400余药企

    上周,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卷入一起行贿案的消息受到业界关注。判决书显示,他先后两次给予原吉林省靖宇县县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县委书记褚来福通化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价值25万元。...

  • 这些药企,人事大变动
    这些药企,人事大变动

    进入七月,药企人事变动愈发频繁!...

  • 2017国内制药企业百强排行榜
    2017国内制药企业百强排行榜

    本次“2016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评选时间跨度为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

  • 剂量不准估摸着来 “儿童酌减”这药咋吃?
    剂量不准估摸着来 “儿童酌减”这药咋吃?

    长期以来,由于儿童专用药不足,很多患儿在服药时都被当成“缩小版的成人”对待,按照“小儿酌减”的原则服用成人药,这存在着巨大的用药安全隐患。《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耳聋。...

  •  20个药遭所有门诊禁用!
    20个药遭所有门诊禁用!

    日前,山东省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工作的通知》,并制定了《山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7年版)》(见附件1),将严格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对各级医疗机构的采购以及使用数量和品种等都做了详细规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将面临严峻挑战!...

  • 135个药出事 涉及诺华、默沙东等多家知名药企
    135个药出事 涉及诺华、默沙东等多家知名药企

    总局警告:临床试验数据有问题的,主动撤回没事,查到严惩!106家企业吓一跳,主动撤回了135个。...

  • 耗材两票制后,37%配送商被踢出三甲医院
    耗材两票制后,37%配送商被踢出三甲医院

    据西安市中医医院消息,该院于2016年12月启动药品、耗材“两票制”管理和提高配送集中度工作,截至目前,医院的药品配送企业由原来的29家减少到21家,实行“两票制”配送的药品品种占到98%,医用耗材配送企业由原来的102家减少到64家,均可实施“两票制”。...

  • 医药代表群体销售:如何拿下科室
    医药代表群体销售:如何拿下科室

    医药行业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对于做好医药招商的同仁们,少不了要做一些产品推广会议,尤其是对于医药代表而言,拿下科室,更应该举办科室会。...

  • 九部委发文,哄抬原料药价,不准进入医药行业!
    九部委发文,哄抬原料药价,不准进入医药行业!

    哄抬短缺药和原料药价格的药企,将遭遇更严格的价格审查和被逐出医药市场的风险。...

  • 卫计委发文,45万中医彻底解放!
    卫计委发文,45万中医彻底解放!

    大放开,只需备案就可以开中医诊所!并且,不受规划限制。...

  • 一家三甲医院,274名医生被处罚!
    一家三甲医院,274名医生被处罚!

    三甲医院严控违规用药!对医生实施“驾照式”管理:每人12分,扣完暂停处方权,停岗,回炉学习!...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药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