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观察

药品安全观察之解析中药原料黑箱

2013-04-28 11:06 来源:米内网 点击:

核心提示:宝山堂事件就暴露了中药行业的投料问题,由于中成药定性检测的方法存在漏洞,导致生产环节的虚假投料在最终产品的检测上体现不出来,中成药原料,就像一个未解的“黑箱”。

3月26日,CCTV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曝光广东宝山堂购买山银花枝叶替代山银花花冠,且山银花经过工业硫磺熏蒸,含剧毒砷汞残留。

4月初,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基本查明:宝山堂制药有限公司违反委托合同,涉嫌使用山银花的非药用部位投料生产维C银翘片干浸膏,伪造生产记录和有关单据以达到规避监管的目的,手段隐蔽、影响恶劣,给公众用药安全带来隐患。已收回该企业《药品GMP证书》,并已依照法定程序启动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证》工作。

投料黑箱

中药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为原料,按《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制剂规范》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一类药品,而投料是确保中药制剂质量的重点环节的关键。

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伪品、替代品增多。中药材有数千种,且品种繁多。一些中药材经营者通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掺杂使假、不同品种混用等,将假冒、伪劣药材销售到患者手中。

二是未按GAP要求进行种植,达不到用药质量要求。如一些药农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或是未按规定的时间和方法采收等,形成劣品。

三是炮制不当。比如黄芩对于炮制的温度和时间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有效成分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但随温度的增加而递减,很多药材加工者经常忽略这一点。

四是运输储存不当。目前,国内市场对同一种中药材没有规定统一包装,经营药材的专业公司多数也未制定相关的包装标准。有的药材因包装物使用不当,造成药效减弱、变化;有的因包装物潮湿破裂,或粘有剧毒农药、高效化肥,或附有虫卵、霉菌,产生二次污染。

宝山堂事件就暴露了中药行业的投料问题,由于中成药定性检测的方法存在漏洞,导致生产环节的虚假投料在最终产品的检测上体现不出来,中成药原料,就像一个未解的“黑箱”。按照中国《药典》,山银花的入药部位应该是花而不是枝叶。据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宝山堂生产维C银翘片干浸膏用是非药部位"枝叶"投料,而不是"花"(山银花提取物)。中药企业虚假投料事件并非孤例,在宝山堂被查之前,有业内"普药大王"之称的四川蜀中制药也曾因复方丹参片和板蓝根卷入"虚假投料门"(以苹果皮代替原料),被四川省药监局收回中药GMP证书并进行了半年的整改。

中药含量测定难

虽然《药典》规定了中药材和饮片的入药部位,但同时由于《药典》在中成药检测上只是"定性检测",这种"定性检测"的方法存在漏洞,导致原料生成环节和成药生产环节的虚假投料在最终产品的检测上体现不出来。如中药药品标准中,一些化学成分并不代表特定中药,即便少投或不投其中一两味药,也很难被检测出来。同时,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收季节、入药部位、炮制方法以及生产过程中投料比例也无法在检验过程中得到证实。

一些企业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过分注重降低生产成本, 选择以质次价低的原辅料代替优质原辅料(如用参须、参叶代替人参;用筋条、剪口、七根代替三七;工业用丙二醇代替药用丙二醇等), 致使药品的质量降低, 其药物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

中药饮片既是调配汤剂的处方用药,又是中药制剂的投料用药。饮片的炮制方法是保证其归经、药性和发挥药效的重要手段。但一些企业在药材前处理过程中不按照《中药炮制规范》进行炮制,影响中药制剂原料的质量。

根据国家《药典》检测,在板蓝根的成分检测中只有检测氨基酸一项,而且只定性不定量。因为板蓝根中本身就自带亮基酸和精基酸,只要成分检测中检测到氨基酸,就等于合格。然而,很多生物都自身带有氨基酸,包括苹果皮在内。也就是说,如果用苹果皮假冒板蓝根作为原材料生产"板蓝根颗粒",同样能顺利通过检测,成为"合格"的假药。宝山堂事件中,监管部门在检测时以是否有"绿原酸"为准,无论是山银花枝叶或是花都能检测出"绿原酸"这一指标,而两者价格差别很大,企业就投机取巧,虚假投料来谋取利益。

迄今为止,中国药典(以下简称ChP)作为中国的药品法典已出版了9部,从历年版药典的质量标准收载情况看,中药质量标准逐步发展完善。例如,从ChP1953~1963年版外观形态的经验鉴别,到1977年版的显微鉴别就前进了一大步。而在1985~2005年出版的5部药典中,中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和应用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ChP1990年版收载中药材和成方制剂共计784种,其中有含量测定的品种为106种,占13.6%;ChP1995年版收载的中药和制剂为920种,其中有含量测定的品种为157种,占17.1%;ChP2000年版收载的中药品种为992种,其中有含量测定的为388种,占39.1%;ChP2005年版收载的中药品种为1146种,其中有含量测定的为656种,占57.2%. ChP2010年版收载的中药品种为2136种。2005年版药典共收载显微鉴别620项;2010年版仅新增显微鉴别就达633项,2005年版药典共收载薄层色谱鉴别1507项;2010年版药典仅新增薄层色谱鉴别就达2494项,除矿物药外均有专属性强的薄层鉴别方法。

3月26日,CCTV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曝光广东宝山堂购买山银花枝叶替代山银花花冠,且山银花经过工业硫磺熏蒸,含剧毒砷汞残留。

4月初,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基本查明:宝山堂制药有限公司违反委托合同,涉嫌使用山银花的非药用部位投料生产维C银翘片干浸膏,伪造生产记录和有关单据以达到规避监管的目的,手段隐蔽、影响恶劣,给公众用药安全带来隐患。已收回该企业《药品GMP证书》,并已依照法定程序启动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证》工作。

投料黑箱

中药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为原料,按《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制剂规范》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一类药品,而投料是确保中药制剂质量的重点环节的关键。

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伪品、替代品增多。中药材有数千种,且品种繁多。一些中药材经营者通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掺杂使假、不同品种混用等,将假冒、伪劣药材销售到患者手中。

二是未按GAP要求进行种植,达不到用药质量要求。如一些药农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或是未按规定的时间和方法采收等,形成劣品。

三是炮制不当。比如黄芩对于炮制的温度和时间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有效成分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但随温度的增加而递减,很多药材加工者经常忽略这一点。

四是运输储存不当。目前,国内市场对同一种中药材没有规定统一包装,经营药材的专业公司多数也未制定相关的包装标准。有的药材因包装物使用不当,造成药效减弱、变化;有的因包装物潮湿破裂,或粘有剧毒农药、高效化肥,或附有虫卵、霉菌,产生二次污染。

宝山堂事件就暴露了中药行业的投料问题,由于中成药定性检测的方法存在漏洞,导致生产环节的虚假投料在最终产品的检测上体现不出来,中成药原料,就像一个未解的“黑箱”。按照中国《药典》,山银花的入药部位应该是花而不是枝叶。据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宝山堂生产维C银翘片干浸膏用是非药部位"枝叶"投料,而不是"花"(山银花提取物)。中药企业虚假投料事件并非孤例,在宝山堂被查之前,有业内"普药大王"之称的四川蜀中制药也曾因复方丹参片和板蓝根卷入"虚假投料门"(以苹果皮代替原料),被四川省药监局收回中药GMP证书并进行了半年的整改。

中药含量测定难

虽然《药典》规定了中药材和饮片的入药部位,但同时由于《药典》在中成药检测上只是"定性检测",这种"定性检测"的方法存在漏洞,导致原料生成环节和成药生产环节的虚假投料在最终产品的检测上体现不出来。如中药药品标准中,一些化学成分并不代表特定中药,即便少投或不投其中一两味药,也很难被检测出来。同时,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收季节、入药部位、炮制方法以及生产过程中投料比例也无法在检验过程中得到证实。

一些企业在药品生产过程中,过分注重降低生产成本, 选择以质次价低的原辅料代替优质原辅料(如用参须、参叶代替人参;用筋条、剪口、七根代替三七;工业用丙二醇代替药用丙二醇等), 致使药品的质量降低, 其药物安全性也得不到保证。

中药饮片既是调配汤剂的处方用药,又是中药制剂的投料用药。饮片的炮制方法是保证其归经、药性和发挥药效的重要手段。但一些企业在药材前处理过程中不按照《中药炮制规范》进行炮制,影响中药制剂原料的质量。

根据国家《药典》检测,在板蓝根的成分检测中只有检测氨基酸一项,而且只定性不定量。因为板蓝根中本身就自带亮基酸和精基酸,只要成分检测中检测到氨基酸,就等于合格。然而,很多生物都自身带有氨基酸,包括苹果皮在内。也就是说,如果用苹果皮假冒板蓝根作为原材料生产"板蓝根颗粒",同样能顺利通过检测,成为"合格"的假药。宝山堂事件中,监管部门在检测时以是否有"绿原酸"为准,无论是山银花枝叶或是花都能检测出"绿原酸"这一指标,而两者价格差别很大,企业就投机取巧,虚假投料来谋取利益。

迄今为止,中国药典(以下简称ChP)作为中国的药品法典已出版了9部,从历年版药典的质量标准收载情况看,中药质量标准逐步发展完善。例如,从ChP1953~1963年版外观形态的经验鉴别,到1977年版的显微鉴别就前进了一大步。而在1985~2005年出版的5部药典中,中药含量测定的方法和应用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ChP1990年版收载中药材和成方制剂共计784种,其中有含量测定的品种为106种,占13.6%;ChP1995年版收载的中药和制剂为920种,其中有含量测定的品种为157种,占17.1%;ChP2000年版收载的中药品种为992种,其中有含量测定的为388种,占39.1%;ChP2005年版收载的中药品种为1146种,其中有含量测定的为656种,占57.2%. ChP2010年版收载的中药品种为2136种。2005年版药典共收载显微鉴别620项;2010年版仅新增显微鉴别就达633项,2005年版药典共收载薄层色谱鉴别1507项;2010年版药典仅新增薄层色谱鉴别就达2494项,除矿物药外均有专属性强的薄层鉴别方法。

中药鉴别小贴士

真真假假充斥着整个中药市场,近来假中药饮片更是猖狂。要知道中药饮片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中药市场已经发现不少劣质中药,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如何鉴别真伪,专家给你专招:

冬虫夏草人工伪品

有两种伪品出现:一种用幼蚕做虫体,人工染成黄色; 一种用淀粉加色素及黏合剂压模而成,子实体有用黄花菜染色伪造的,也有用泥巴伪造的,用水浸泡后子实体与虫体分离,或者子实体用手轻捻有泥浆产生。

阿胶

阿胶一般制成长方形块状,长形平正,色泽均匀,对光照视呈半透明状,且干燥坚实,不弯曲,夏日亦不湿软。并无异常臭味; 将胶块置于手中,用手往桌面拍,胶块即断成碎块,断面光滑似玻璃,无异物者为真。若拍打不碎,不透明,天热变软,断面不光滑,用火烧会发出臭味者系伪品,不堪入药。

天麻片掺芭蕉芋

两者饮片都为角质样、半透明,对光透视可见筋脉小点,难以鉴别。但正品天麻饮片可见颗粒突起的潜伏芽,内皮层环稍靠中央,筋脉点较小,其具尿臭; 伪品芭蕉芋饮片无潜伏芽,内皮层环稍靠外侧,筋脉点粗而多,无尿臊臭。显微鉴别前者可见草酸钙针晶束,后者可见草酸钙簇晶。

胖大海掺圆粒萍婆

两者均为梧桐科植物的种子,外形相似,但前者呈椭圆形,橄榄状,表面皱纹稀而疏,手摇无响声,水浸泡后膨胀5~8倍,子叶大而菲薄; 后者呈圆形,表面皱纹细密,手摇有响声,水浸泡后膨胀2~3倍,子叶呈角质样。

蒲黄掺有玉米粉

正品为鲜黄色细粉。质轻松,易飞扬,手捻之有润滑感。伪品黄白色粉末,质较轻,手捻有粗糙感; 镜检有淀粉粒。放在水中,漂浮于水面者为蒲黄,沉于水底者为玉米粉。

穿山甲掺有盐和白矾

正品炮山甲表面黄色,质轻,断面无结晶,味淡。掺盐穿山甲色较深,黄棕色,味极咸。用水浸泡,含盐量达15.7%; 显氯化物和钠盐反应。掺白矾的穿山甲表面有白色细小颗粒,掰开断面可见大结晶; 水浸液显硫酸盐、铝盐、钾盐反应。

金银花掺入糖、盐、矾及白砂土

正品金银花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质轻而柔,气微,味淡。掺伪金银花表面明显有白霜状物,质重而脆,掺糖者味甜; 掺盐者味咸; 掺矾者味涩; 掺白砂土者味淡,用热水泡之,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

檀香掺入伪檀香

正品檀香表面灰黄色,光滑细腻,横切面显油迹,气清香,表面、断面香气一致。伪檀香表面多为棕黄色,粗糙,横切面不显油迹,表面气腻香,断面气微弱。

Tags:药品安全 中药原料

责任编辑:医药零距离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9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