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观察

央视曝光“天价药”其实是公开的秘密

2011-11-21 20:59 来源:新快报 作者:王华平 李咏祁我要评论 (0) 点击:

在央视曝光“天价药”的幕后黑幕之后,记者走访了多个医疗机构,据一名从事医药代表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在药品行业,出厂10多元的药品到了医院,往往就能卖两三百元,这已经不是“秘密”。据他表示,最为暴利的还不是普通药品,而是一些新药和特效药。如某个拥有国外专利机构认证的胰岛素注射液,生产价格仅有十几元,但经过招标程序之后,其价格就变成了200多元。

记者调查:深圳天价药利润高达9137.5%

该医药代表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药品要卖高价首先是得将招标价“弄”高,而这个弄高的过程无非就是“公关”,要打通关系。“首先要知道审定招标价的专家是谁,要打通关系。”该人士称,有专利的新特药一般是由厂家直接公关,把招标价弄高之后再给医药公司分销;而一些普通药,则是由生产厂家全权承包给医药公司进行销售。“假如没有专利,大家都能生产,就只能靠关系把中标价抬高一点。每年都有一次定价,定价的专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药品的价格,定价越高,收的好处就会越多!”

据该医药代表称,现在很多的公司都会有的公关团队,为其代理的药品进行公关。一般情况下来产,几毛钱的药是不可能卖到10多元的,除非是他们跟定价的专家特别熟,或者是公关团队特别强大。

医院对中标药采购无法砍价

据了解,2007年,广东省实行在医药采购平台上对入围的药品进行网上采购。由广东省医药平台统一组织专家,投标的药品进行多次竞价、议价后才能入围。2009年起,广东省调整为原则上以两年为一个周期,组织一次药品遴选,各地市医疗机构通过网上统一平台遴选所需药品;为期一年后再进行调整,所有品种重新报名、报价后,组织专家对报价不高于上年入围价(含重点监控品种)的品种进行评定,以投票方式确定是否接受生产商报价,根据票数是否过半决定直接入围还是进入竞价或议价流程。

据悉,每次广东省组织开展药品遴选时,各医疗机构支委会随机抽调内部的专家组成员,通过网上统一平台遴选药品,但只能默认已经经过网上统一平台的中标价,不能再次砍价,对于招标过程各环节的遴选、竞价情况也无从了解。

隐秘黑手

中标价成雾里看花

据悉,央视记者发现,山东鲁抗辰欣药业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其成本价仅为6毛钱,在北京的医院每支售价12.65元,中间利润高达2000%.工作人员称,药价是按照北京市的统一招标价执行的,在统一招标价基础上加成15%,此药在北京中标价是每支11元,加15%就是12.65元。

据了解,为了遏制药品虚高定价,从2001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规定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必须实行竞价采购,价格由当地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这个审定公布的价格叫做中标价。此外,为了保障医院的合理利润,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营,按目前我国医疗价格政策规定,医院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也就是医院对采购的每一种药都可以加价15%.

据业内人士透露,专家组审定药品中标价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药品生产厂家提供的材料。随后央视记者对生产企业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查,据负责人介绍,他们提供的价格属于商业秘密,不能透露。

■医生回扣

占到中标价40%左右

央视记者在北京找到了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销售代理公司——北京紫华康太医药公司。该公司负责人透露,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每支6毛多钱,他们公司以4元钱的价格卖给医药代表,每支赚3元多。但这3元多并没有全部进他们的腰包,其中很大部分是招投标所花的费用。为了能保证药品高价中标,他们必须打通各个环节,这笔费用就是所谓的推广费。他表示,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高价中标之后,他们还要给医院、医生、医药代表所谓的“返费”,也就是回扣。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将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卖给医药代表,医药代表再以中标价11元卖给医院,中间差价7元。这个中间差价就是“返费”。

医药公司的负责人称,这些所谓的“返费”中,医药代表拿走10%左右,其他的都作为回扣给了医院和医生,而这当中开药医生的回扣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一般都要占到药品中标价的40%左右。

■讳莫如深

中标价制定遵循潜规则

业内人士指出,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之所以会产生如此高的中间利润,关键在于中标价如何确定,药品中标价的制定过程是影响药价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那么,备受社会各界质疑的药品中标价究竟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呢?各地药品集中采购和招投标管理部门,对这个问题都是讳莫如深。据药厂负责人表示,一般情况下,医药代表会拿着药厂的药,报到医药公司,医药公司再往投标办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家公司生产的一种治疗妇科病的常用药出厂价为7元,而中标价却高达56元,医院零售价是64.4元,中间利润超过了800%.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出厂价只有7元的药,中标价之所以能定到56元,是因为遵循了所谓的“潜规则”。

而这个潜规则是这样定的:医药公司去竞标以后,医药公司要挣多少个点,完了再医院要扣多少个点,给大夫(医生)又多少个(临床)点,最后人家是多少钱,它这是扣点,是八零扣是几零扣都是有算数的,就像一个行业规定似的。

高得离谱

发改委定出“天花板价”

医药行业业内人士赵连璧表示,在药品中间利润分配过程中,医药代理公司、医院、医生等各个环节的分配比例基本是固定的,只有抬高中标价,从而抬高中间利润,各个环节才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这些药品的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了解,从2001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同时,为了遏制药品虚高定价,作为物价主管部门的发改委也为每一种药品都制定了最高零售价,并要求根据审定的中标价计算出来的医院零售价不得超过发改委制定的最高零售价。央视记者调查中发现,即使不少药品的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是根据这样的中标价计算出来的医院零售价依然低于发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价。业内专家称,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在业内被称为“天花板价”,目的就是为了限制药价,防止药价虚高,但是现实情况是这个被称为“天花板价”的药品最高零售价与出厂价相比定得更是高得离谱。

以山东方明药业生产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为例,出厂价为0.32元,最高零售价35.9元。“天花板价”是如何制定的呢?记者多方联系价格主管部门,却同样没有得到正面回应,成为继中标价之后的又一个巨大问号。

Tags:天价药 央视 医药代表 秘密

责任编辑:refine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