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观察

公立医院改革的幕后 政策迟迟难落实

2014-09-25 14:35 来源:中国经营网 点击:

看病乱,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医疗体制弊端。大医院用最优质、最稀缺的医疗资源,来对付大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高级专家干了社区医生的活。虽然大病到大医院,小病到社区解决,这是医改提出的目标,作为实现手段,分级诊疗制度被寄予厚望,但因不好操作迟迟“分”不起来。

据人民网报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表示,“国家的经济发展走了一条双轨制,既有市场经济,也有计划的部分。而在看病就医方面,则是完全的市场化。病人是完全自由的,愿意到北京就到北京,愿意到上海就到上海。”他认为,如果没有很好的手段控制病人的流向,那么想实现分级诊疗是不可能的。

对此,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咨询师王宏志认为,当前病人过度自由,与其定价有关。“这就像五星级酒店和路边小摊,一样的定价,不一样的服务和质量,我们当然会选择五星级酒店。”不过,一方面,病人想跑大医院,另一方面,大医院也希望病人越来越多。

在第十届中国医院院长高层论坛上,刘玉村坦言,“大医院里面其实已经很乱了,但我希望病人越来越多,因为这是我们医生的职业需要。”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陈仲强更是直言不讳:“病人多了,院长虽然脑袋大,但心里乐,因为这是收入的来源,是维持医院发展的经费。没有病人的时候院长更头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也同意这一说法,“其实在我们大医院,你看的病越简单,可能利润会越高。越疑难越复杂,可能利润越低。我们愿意更多病人来,累一点、苦一点都没有关系。”同时,院长们也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

当前,国家对于大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核磁X光2小时出报告,检验4个小时,大的检查要48个小时,排队不能超过10分钟等等。这些措施使得大医院越来越方便,加上医疗实力雄厚,质量过硬,价格又不比社区贵多少,患者便蜂拥而至。

事实也的确如此。近年来,全国的门诊量在增多。而就比例而言,大医院的增幅比例远远高于社区医院。

刘玉村指出,分级诊疗现在是政府提倡、全民共识,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骨感”。首要问题是,疾病难以分级。“真地分辨出哪个病人的感冒要到北大,哪个要在乡村,很难。”他举例说,自己所在的北大第一医院有一位45岁的康复师,不久前感冒,随后合并心肌炎,心肌酶上千,多脏器衰竭,最后不幸去世。

他认为,虽然说国家鼓励“小病在社区,中病在一二级,大病在三级,疑难病在三甲”,但是,谁能分辨出哪些是大病,哪些是小病?计划的时候可以把什么都能分得很细,但是唯独病人看病不能用计划的办法去安排病人。这也是分级诊疗难以实施的症结所在。

“有人说,三甲医院70%的病人是不需要到三甲看病的,但是病人为什么会去呢?第一,与老百姓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关;第二,与医疗资源的配置有关。”陈海啸说。

对此,长期从事医疗卫生报道的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白剑峰表示认同。“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资源呈现倒金字塔结构,80%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实力薄弱,而大医院又便宜又好,谁不愿意去呢。”他举例说,有一些患者,为了确诊自己的病情,特地挂三个号,听听三个医生的说法,相互印证。这就是典型的由于不信任医生的水平而造成的医疗资源的浪费。

“分级诊疗不是限制患者,而是有序、快捷、方便、低耗、有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崔虎认为,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的管理,方便病人能够就地得到高水平专家的指导。

此外,据王宏志介绍,一项问卷调查显示,不同的定价水平会影响患者的选择。医事服务费每提高一元,去该院就诊的患者就会降低4.1%。虽然这项调查仅限于二级医院,可能不适应于三甲医院,而且价格影响的范围也有限,这可以提示我们,选用经济杠杆调节病人的流向。

Tags:公立医院 改革 政策

责任编辑:露儿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9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