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招标 > 招标动态

低价药采购,量价博弈

2014-06-12 14:02 点击:

核心提示:“有些低价药可能会抢占基药品种市场,且价格放开后更有优势,特别是品牌低价药,‘基低药’可灵活选择做基药市场还是低价药市场”

“有些低价药可能会抢占基药品种市场,且价格放开后更有优势,特别是品牌低价药,‘基低药’可灵活选择做基药市场还是低价药市场”

“目前,我们正在安排人手重点梳理公司的低价药品结构,并根据其临床疗效、市场竞争关系在做调研分析,以便调整产品的布局和营销策略。”国内某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雷衍飞告诉记者,他们最近和其他企业一样,都在关注事态的进展。毕竟,低价药政策给他们带来了新空间。“不过,短期内企业提价不会太激进,尤其是品牌企业眼下均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多在观察中等待时机出手。”

雷衍飞所说的“时机”就是国家卫计委近日下发的《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定调“500多个低价药品种将实施分类采购。基层医疗依旧实行集中采购,而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则直接挂网交易”后,具体在地方如何操作牵动着各方敏感的神经。

江西率先响应,启动低价药采购工作,思路与卫计委精神相近。然而,让业界牵挂的是,顶层设计虽明确了方向,但基药低价药如何与现行制度衔接?非基药如何在基层上量?基药目录和低价药清单重叠部分该怎么办?答案仍悬着。

边看边出手

低价药市场的“大饼”画出来了,怎么分食似乎把“皮球”抛给了地方和业界。

目前部分省份已亮明态度。除江西省外,北京、陕西、安徽等省市对进入目录的药品不再以价格高低作为中标依据,可直接挂网;广东省则通过技术标,符合入市的生产企业均可中标;有所保留的是湖北省,其会从低价药目录中遴选品种,按传统招标办法,选取技术标得分高的三个企业中标,这就是当前低价药招标的真实写照。

由于相关国家配套细则尚未出台,不少企业接受采访似乎都尽量避免过多流露观点。然低价药品招标序幕已拉开,“提价谨慎、布局迷茫”是他们普遍的心态。“很多企业都在观望。如厂家直接挂网与医院对接要达到什么要求,直接议价采购谁来监管,监管的体系又如何等等,文件里没有落地的方案。”用雷衍飞的话说,企业能否分食到这块“蛋糕”,关键看如何应对。他所在公司在重新做低价药的价格定位和产品梳理,特别是重点开发一些不可替代的产品。

河南某制药企业老板感同身受,“现在关注的是,整体的系统性问题。企业若去基层竞标,价格被压下来了,但配送跟不上;或者说价格提上去,量下来了,怎么办?况且,像中成药进去后还要考虑原材料是否有继续涨价的可能性,综合这些因素考虑提价和成本增加的平衡是一道难题。”

不同的企业面临的处境也不同。有行业专家毫不忌讳地指出,“低价药的基层采购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补紧缺,但如果低价药不在医保目录内,那么由谁来支付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认为,非基药低价药可能需要考量,之前无法进入基层市场,这个机会肯定很多企业盯着。每个病症都有它的药物池,只是用谁的问题而已。在应对策略上,企业需结合自身布局。

有量有博弈

尽管尚存疑惑,但采访中,业界均表示,文件鼓励医疗机构使用低价药,特别是“公立医院直接与挂网企业议定成交、及时结算;非基药低价药进基层。同时常用低价药使用情况将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必然会大大促进市场放量。

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坦言,在新政策影响下,一些因为定价过低导致停产或半停产的药企将迎来新的生机。低价药通过线上销售,也能为高知名度、有疗效的经典品种拓宽销售渠道。

李楚源说:“放开低价药的最高零售价限制,可让有优势的中药企业有动力和空间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产品的二次开发和升级换代,做大做好传统中药产品,尤其发展现代中药更需用现代科技来支撑。”

至于进去了能不能做好,“重在看企业的品种结构和价格。”前述人士认为,有些低价药会抢占原本垄断基层市场的基药品种的市场,且价格放开后更有优势,特别是品牌低价药。而“基低药”则是最大受益者,在医疗机构对基药和低价药使用量双重考核的背景下,企业可灵活选择做基药市场还是低价药市场。

在中央政策尚存模糊的前提下,低价药清单不会改变目前基药格局。“但对低价独家品种企业肯定是利好的,提价的空间和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毛利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对品牌企业,有些临床疗效确切的品种也是有利的。”雷衍飞说,低价药采购的措施总体来说是利好的。“我认为,以前最高零售价的管制对品牌企业而言,压力很大,如六味地黄丸最高零售价只有12块多,成本就是6~7块钱,加上渠道管理、流通等费用,这些都是微利产品了,国家政策放宽有利于激活市场,尤其是在基层有队伍的企业更有利。”

截止发稿日,有消息说,国家配套细则即将发布,业界翘首以盼。

Tags:低价 采购

责任编辑:露儿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