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人物

吴晓滨:辉瑞中国正在做的事儿让人非常鼓舞

2011-11-07 11:04 来源:搜狐健康 作者:金丰杰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吴晓滨博士2009年10月被任命为辉瑞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负责这一目前国内最大的外资生物医药公司在华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同时他还负责协调辉瑞在中国其它各方面的业务,包括营养品、健康药物、动物保健、研发及生产等。

吴晓滨博士2009年10月被任命为辉瑞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负责这一目前国内最大的外资生物医药公司在华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同时他还负责协调辉瑞在中国其它各方面的业务,包括营养品、健康药物、动物保健、研发及生产等。



  吴晓滨加入辉瑞前,自2004年8月起担任惠氏制药中国及香港地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负责惠氏在华的药品和营养品业务。在其任职期间,惠氏中国的业务取得了巨大的增长,成为惠氏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

总裁十问

  1、您能不能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下自己的个性?

  吴晓滨:不拘小事、与人为善、追求生活的幸福。

  2、在企业当中您最不能容忍的事情是什么?

  吴晓滨:虚伪、欺骗。

  3、您认为你所在的企业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吴晓滨:最大的优势是人才济济,非常多的人才;其次,公司的产品好,能够真正给病人带来大的益处,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4、您认为您所在的企业最大的危险在哪里?

  吴晓滨:辉瑞现在已经是第一大药厂了,怎么样突破,继续健康持久地发展,必须突破自己。

  5、您认为中国医药产业最大的机遇在哪里?

  吴晓滨:中国人口多、GDP增长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非常强烈,人们应该活得更好、活得更健康。

  6、您认为十年后的中国医药市场会是什么样的?

  吴晓滨:会出现一些世界级水平的仿制药生产公司,也会有少数几家创新见长的公司;人们的用药水平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尤其质量方面。

  7、您觉得什么时候自己是幸福的?

  吴晓滨:跟家人相处的时候;另外,和同事们一起为了一个目标取得成就也非常幸福。

  8、如果您换个职业您会选择做什么?

  吴晓滨:独立创业。

  9、您读过的书中,哪本书对您的影响最大?

  吴晓滨:我看书非常多,包括小说,一两个月看一本到两本。如果是非要推荐一本的话,由詹姆斯.库泽斯(James Kouzes)和巴里.波起纳(Barry Posher)合著的《领导力》值得向大家推荐。

  10、在医药行业内,您最欣赏的企业家是哪位?为什么?

  吴晓滨:海正药业董事长白桦先生我非常佩服。首先,白总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第二,白总道德水准很高,他对企业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我很佩服道德水准很高的人;第三,白总非常直接,他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

做好中国区“头儿”的秘密

  记者:吴博士的职业经历非常丰富,从一名普通的医药代表到最大药企的中国区总经理,完成这个跨度的华裔职业经理人并不多见。现在做一个阶段性回顾的话,您认为是哪些因素在起决定性作用?

  吴晓滨:我的优势不多,比较关键的是有宏观的愿景和战略,能把战略落实和脚踏实地、会协调。在国际大公司里面,有能力有效地和总部沟通,这个非常重要。不仅要把你的东西很清晰、很简洁的让总部知道,而且也要非常清晰知道总部在想什么、想做什么。

  记者:跟您接触过几次,感觉您不仅沟通能力特别强,而且还很愿意沟通。您的沟通能力是怎么炼成的?另外,在锻炼沟通能力方面,您对其他职业经理人有什么建议?

  吴晓滨:在各个大企业里面,为什么“头儿”都是外国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的培养,现在想想可能和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系。小时学校里组织宣讲,我们家是部队里的,所以我就讲“三大战役”,我是特别爱讲,讲着讲着就讲出名来了,到处宣讲,并且乐在其中。那时候,家里面有《参考消息》,我看完《参考消息》之后就把看到的东西再拿出来给大家讲。那时候没有PPT,就用彩笔画箭头,谁包围谁什么的,当时很开心。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可能对我以后是有帮助的。

  我觉得沟通能力强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心态问题。首先,我认为我自己能力不是最强的,所以我经常虚心听别人讲什么,听完再判断对不对,所以“听”非常重要。如果你一直认为自己能力非常强,别人不懂或者别人讲的太幼稚,那沟通技巧再好也没用,因为你不认为别人能给你带来价值,这就有问题。所以我诚心诚意觉得别人给我意见是会有价值的。我在第一家公司,也就是拜耳总部工作了很多年,做过不同的职位,所以我知道分公司与总部沟通的问题在哪里,沟通经常南辕北辙,就是因为大家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大家对一个事情的理解完全不一样,都在自说自话。

  记者:在您的所有职业转换中,从惠氏到辉瑞是不是挑战最大的一次?

  吴晓滨:每次转换挑战都挺大,这是心里话,当然,换工作的时候,其实我内心里面还是很坦然的,但是每换一个工作都要很认真地对待,因为你要对这个组织负责,你要对这个组织里的人负责,对同事负责,所以是非常重视,但内心坦然。从惠氏转到辉瑞,因为辉瑞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公司,人才济济,怎么样在人才济济的环境里面把大家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还是蛮有挑战的。

  记者:在中国,辉瑞和惠氏的整合过程是否已经完成?或者说,整合其实才刚刚开始?

  吴晓滨:硬件的整合已经完成了,文化上的整合肯定大家也在互相学习,其实没有哪家公司可以用一成不变的东西,变化都是需要的。公司里面大家慢慢都是在讲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我和我的领导团队在推动企业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辉瑞在中国的文化,是一个以人为本、真诚合作和具有企业家的精神的高绩效文化。

“本土化”辉瑞中国

 记者辉瑞中长期的战略和发展目标,能不能描述一下?或者换个说法,几年后的辉瑞中国会是什么样子的?

  吴晓滨:战略和发展目标是很大的题目,辉瑞中国的团队已经达成共识,而且大家为辉瑞在中国给自己制订的愿景感到欢欣鼓舞、感到振奋。从大环境来讲,我们国家大力发展医药事业,在这方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药公司,我们能做的事情是什么?政府想要做什么?百姓想要什么?中国的本土企业想要干什么?大家都想到一块儿,我们就可以利用国际上大平台的经验、资源等各种各样的东西来帮助中国。我们愿意成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一个促进者、贡献者。

  怎么做到这一点?首先第一要把我们发明的好药尽快引进到中国,让老百姓早点受益,比如治疗肺癌的药,现在正加紧在中国进行注册。还有心血管方面、抗生素方面、疼痛方面等等非常全。这是一块儿。第二就是仿制药,现在我们国家的仿制药大而不强。我们希望能造出高质量、副作用小、疗效好的仿制药,哪怕利润低一点儿。我们决定和海正药业成立合资公司,一块儿来完成这个伟大的壮举。我们对我们自己做的事非常兴奋,觉得它已经超出了商业的意义。

  记者现在的产品引进计划是怎样的?

  吴晓滨:最近三五年,我们会引进中国十几个产品,现在我们已经有50多个产品,相信辉瑞是所有外企里引进中国产品最多的公司,基本涵盖所有主要的治疗领域。

  记者:辉瑞中国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非常强,比如吴博士提到的辉瑞与海正的合资,以及辉瑞投资上海医药,辉瑞跟九州通的合作,很多地方都敢为人先。辉瑞是如何做到的?

  吴晓滨:这个不在于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关键是这个公司的经营宗旨是什么?我们在中国做事还要考虑政府在想什么、老百姓需要什么、本土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做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让大家的利益得到最大的发挥。和上药合作和九州通合作和海正合作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中国做事你就不能“端着”,要诚心诚意地一起来做事,大家各自把优势发挥出来。“端着”没有意义。

  记者:辉瑞下一步是不是还有同本土企业合作的项目?

  吴晓滨:我们先把手头上的事做好,先把海正、上药这个事做好。中国这么大,能为中国患者做的事太多,能为医院做的事,帮助医生共同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事太多了。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其它的项目,包括和卫生部的合作和国家疾控中心的合作,辉瑞在这方面非常有优势。

  记者:我们相信,吴博士带领的辉瑞一定会在市场方面取得特别大的成就,在研发方面,辉瑞也在中国建立了两大研发中心,您觉得在研发方面辉瑞中国会有什么样的贡献?

  吴晓滨:中国的研发能力其实蛮强的,再加上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要,所以辉瑞在全球的研发很多东西都会慢慢往中国转移。最近一个例子,全球抗生素的研发中心要转移到中国来,现在正在进行筹建,这个要是放在过去十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慢慢会有更多的研发工作放到中国来。

  记者:中国的研发中心着重哪一块儿,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试验?

  吴晓滨:有临床试验,抗生素那个是基础研究,合成这一块都有。

  记者:在武汉光谷,辉瑞建设了一栋独立的研发大楼,辉瑞在研发人才招聘人才方面有没有遇到困难?

  吴晓滨:因为我没参加具体的招聘工作,所以这个情况还不是很熟悉。但武汉是我们国家中部高校最多的城市,人才情况非常好,这也是这个研发中心为什么选择武汉的原因之一。另外,我们也非常欢迎湖北的“海归”。我号召“海归”向我学习,要敢于放弃已有的东西去追求你想的东西。我当时在德国拜耳的时候,怎么着也算个小中产阶级了,我进拜耳的时候是搞科研的,科研人员在德国是很受重视的,但我在德国的时候觉得我在那边干下去以后顶多做个部门经理就超好了,然而这个是我一辈子想要的吗?可能失去了很多人生的快乐、奋斗的乐趣,还是要敢于舍弃,不可能什么都要。我即使在德国一直呆到了今天,我敢说我还是能敢于回来。

  记者:好,谢谢吴博士接受我们的采访。

Tags:辉瑞 吴晓滨 医药公司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