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医药网!
首页 > 医药市场 > 医药商业

河南医药流通上演诸侯争霸

2011-03-20 09:51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以国药、华润、海王为首的新外来势力,在河南全省医药流通市场掀起圈地运动,全省不少城市市场,都被外来巨头“控制”,整合之势趋于白热化,企业实力比拼集中到资金、资源、渠道等方面。河南本地药企也积极开始应对。

中国医药联盟线下活动火热开启

  以国药、华润、海王为首的新外来势力,在河南全省医药流通市场掀起圈地运动,全省不少城市市场,都被外来巨头“控制”,整合之势趋于白热化,企业实力比拼集中到资金、资源、渠道等方面。河南本地药企也积极开始应对。

圣光公司被视为河南医药物流市场的挑战者

  新时局下,谁是挑战者?

  “谁是市场挑战者?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是我们!”对于周围突然送来的“褒奖”,圣光集团(以下简称圣光)董事长助理贺显庆显得很不高兴。

  故事起因是,本月初,圣光敲定在安阳汤阴县大规模投建医药产业园。消息一经传出,让河南不少业界同行赞为“河南希望”。

  自去年年初,河南对基本药物实施一级配送权招标后,以国药、华润、海王、新上药等为首的新外来势力,在全省掀起圈地运动,并迅速将竞争推向白热化。

  以安阳为例,去年即被国药“圈定”为势力范围。不料,被随后紧追的华润插了一杠。

  在和央企凶狠的“挤出战略”对局中,圣光同时摸了几只老虎的屁股,被认定为是挑战者并不为怪。

  但是,这换来贺显庆的质问。他称,河南医药流通的市场规模约有300多亿元。圣光上年度的业绩逼近50亿元,而国药、华润在河南的业绩总和,才有多少?

  诚然,全省300多家药品流通企业,出现一两个“圣光”,并不稀罕。但对于多数年度业绩不能“破亿”的本土中小企业而言,生存岌岌可危。就如全省第二大企业河南省爱生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生),亦主动“投诚”华润的门下。

  相较于圣光,原爱生总经理袁现明更乐意接受区域市场“挑战者”这个称谓。据其透露,自去年12月与华润合资成立华润河南医药有限公司之后,已在省内4家区域公司签订重组协议。而这一扩容速度,将在今年持续放大。

  对于华润的拓展效率,袁现明表现得颇为乐观。在其看来,河南310家注册的医药批发企业,远超央企并购需求。因而,中小企业此时最需要的,不仅仅是快“站队”,而且更要会“站队”。

  对于爱生,河南同业者有着“不抵抗”的消极看法。因为相较于省内其他企业,爱生最大的优势,即是对全省二甲以上医院渠道,控制力极强。

  对于外界质疑,袁现明的说法是,与华润的快速合作,是基于该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决策,并希冀华润为其在信息化建设、政府关系维系、风险控制、物流建设等方面,带来综合提升。

  对这番说辞,某业内人士另有“新解”。他称,去年以“投资换市场”拓展的国药、海王,几乎“签”掉了河南一半城市市场,指明该区域所有的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和配送工作,由他们“独控”。这对爱生的既得利益造成严重挑战。因而,华润的出现,对爱生来说是“借力打力”的良机。

  袁现明在介绍合资公司股权结构时也透露,华润给爱生团队的股份配置比例相当宽松,在“0%~49%”之间任选。“抵抗,结果会比今天更好吗?”这应该是他心底话。

  “新医改”深化,激活一潭死水

  河南医药流通行业时下爆发的强震,只是全国状况的一个缩影。

  其背后巨力的推手,是国家对“新医改”持续深化战略的政策引导。它起步于2009年,驱动方向是在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的同时,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

  这其中,医药流通行业所凸显并亟待瓦解的顽疾,即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效益低、资金不足、管理手段落后、政府政策调控不到位等,致使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规范流通秩序的建立。

  “医药流通改革,不是来得太快,而是太晚。”这是记者所接触到的每家企业负责人,都在表露的感慨。

  相较于全国其他省份,河南不仅没有一家上百亿的企业,更没有一家能走出去的企业。2009年,河南市场排名第一位是九州通。这个让华润也敬让三分的品牌,其实是湖北企业。2001年,才介入河南市场。

  九州通之后,河南医药流通领域几乎沉寂了十年。其间,310家注册企业,活得安然自得。

  “放在5年前,收复地方‘小诸侯’的梦想,基本属于‘妄想’”。某大型流通企业负责人的解析是,在它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计划制留下“背景”,并靠着与当地医疗机构千丝万缕的关系,坐地生财。

  对于中国医疗产业上下游供应的特色,业界有着一个经典的评价,这是一个“半市场化、半官办化”产业链,“关系”是核心竞争力。

  激活一潭死水的,缺欠的就是政策“雷”动。

  2009年4月,工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在未来数年内,鼓励优势企业跨省区重组,通过优胜劣汰,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曾在当时表示:“医药流通市场的整合,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的基本药物政策和医保政策,都倾向于引导医药流通市场走向集中配送的趋势。”

  2010年3月,河南省推出《基本药物统一配送实施办法(试行)》,即是最好的注脚。该办法的政策导向,通俗理解,即是将医院原有独立的招标采购权,收归省一级主管机构。再由省级机构从网上集中公开招标,选择一批优质的大型流通商。实现统一采购,对全省医院统一配送。

  首批进入此门槛的,共有20家流通企业。两个月后,又补增了80家企业。但拿不到省级“基本药品配送权”的中小流通商,以及凭关系向医院送药的“贩子”,基本判定出局。

  整合之势将趋于白热化

  目前,商务部制定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虽未出台,但据之前透露,要在2015年,通过鼓励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充分市场竞争,培育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跨地区全国性的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过百亿元的区域性大型医药企业。

  联想央企在河南市场乃至全国市场的“急速反应”,不得不感慨他们对政策信号感知的超前。一位行业人士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这并不难理解,他们很有可能参与政策的制定”。

  目前,政策的东风加之地方推行基本药品配送权招标,成为央企扩充实力最为有利的契机,同时也是他们“所向披靡”的“通行证”。当他们大张旗鼓地进入河南“攻城略地”,无疑是要为自己提前预定“名额”。

  2007年,国药控股重组了郑州市九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入河南市场,此举在当时其他根深蒂固的“诸侯”眼中,国药河南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但国药控股随后一系列的运作,则使他们大跌眼镜,纷纷惊呼“狼来了”。

  2007年,国药控股与郑州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行其“投资换市场”的战略。就是通过收购当地难以维系的药厂,增加就业,建设大型的医药物流中心,取得郑州当时4家医院的独家配送权。此举后来被行业内称为“郑州模式”。

  随后,尝到甜头的国药控股便以“郑州模式”为范本,在全省进行“克隆”,并且逐步与洛阳、商丘、新乡、驻马店等十几个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功地将“郑州模式”升级为“河南模式”。

  国药控股的市场理念被后来者很好地贯彻,2010年,山东海王在南阳比葫芦画瓢,通过向当地政府提供用于企业改制的借款,成功拿下南阳三甲医院的独家配送权。

  这种排他性的做法虽未有不妥,却饱受行业争议。一位市地医药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国药太狠了,这就是先断我们的后路,逼得我们不得不受其‘招安’”。

  然而,另有一些行业人士表示,华润北药其实更厉害,其更加注重对优势资源的整合。2010年12月14日,华润北药河南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华润北药通过收购河南省爱生医药有限公司51%的股权,一下子成为河南医药流通第二大的企业。并且,那些在市县一级拥有良好渠道的企业,或许都会成华润的“下一个目标”。并且,近几年华润在河南数百亿的投资,使其拥有比国药控股更为强大的“资源”。

  从记者采访过程中反馈的消息来看,国药控股强势推行的“独家配送”,目前效果不明显,很多地方的医疗机构对此并不买账。

  有行业人士表示,河南许多市县一级的企业在当地深耕多年,他们手中掌握的医院配送渠道并不是那么容易就交出来的。

  就目前看来,河南医药流通市场的整合之势即将趋于白热化,企业实力的比拼也都集中到资金、资源、渠道等方面的角力之上。有的企业拿资金与政府资源获取渠道,有的企业拿资金卖股权获渠道,有的拿资金建渠道……

  其实,行业集中是大势所趋,未来此行业被寡头垄断也不可避免。但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施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等措施,政府对企业的过多干预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运行,不应以行政手段宣布某些企业的入选或者退出。

  之前,由于无序竞争、中转环节过多等因素导致药价的居高不下,但如今行业整合又被许多人指责为行业垄断。缺少竞争的“寡头经济”是否能切实降低药价,尚待时间检验。

Tags:河南医药流通

责任编辑:refine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Chinamsr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20 Chinamsr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