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人物

云南医药科技的执着耕耘者——朱兆云(2)

2011-08-26 11:19 来源:云南网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 鬓角花白的头发,慈祥谦逊的笑容……这是朱兆云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眼前的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女子,却肩负着诸多盛名和荣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云南省劳动模范,中国发明创业奖,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十周年先进个人,“十一五”云南十大科技人物……

  从2000年时仅有2个续研小项目到目前在研项目近30个,国家级项目5个,国际合作项目1个。委托项目30-40个;从1990年至2000年间仅有1个省级三等获奖项目到如今省部级以上奖励成果达12项;从2000年总资产约500万元到2010年总资产达1.2亿多元,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云南省药物安全性评价(GLP)中心、昆明国家生物医药中试中心等多个高层次研发平台,职工收入也实现了从1999年人均收入不到1万元增至近5万元,总资产增长为转制时的20多倍。

  在朱兆云团队的带领下,省药物所闯过转制“阵痛期”,药物所逐渐从困局中“突围”,创造并见证着自己的辉煌。业内称他们实现了“从困境到新天地的裂变”。 

 “只希望减少病人痛苦” 祖传用药检验贡献出来供科研

  省药物研究所自主知识产权原创独家品种――金品系列药物是云南医药行业原始创新的典范之作。该系列包括痛舒胶囊、肿痛气雾剂、肿痛搽剂、肿痛凝胶、伤益气雾剂5个新药,获得了全省乃至国家多项发明奖项,“金品”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痛舒胶囊、肿痛气雾剂也被认定为云南省名牌产品。“金品”系列光辉的荣誉背后,殊不知还有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朱兆云出生于中医药世家,从小就受祖辈熏陶的她对中医药事业有着难以言传的深情。1982年以优异成绩从云南中医学院中药系毕业以后,30余年间,朱兆云先后历经车间、科室、研究、管理等多个基层岗位磨练,还考取了国家西药、中药“双药师”资格,被聘为主任药师。

  来到药物所以后,朱兆云深知,医药产业要做大,首先要把科研搞上去。基于对自主创新的深刻理解,朱兆云确立了省药物所自主创新打造本土新药的战略定位。除了挖掘民间经典中医药配方,她还将自己家祖传用药经验贡献出来,带领药物所科研人员,通过不懈努力,最终主持研发出了“金品”系列。

  “金品”成为药物所的重大转折点。它实现了自主转化,销售回款从2000年的100万元到2010年的1亿元,10年提升100倍,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药物所速度”。

  “我喜欢科研工作,我希望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为对病人最直接的帮助。他们的病痛缓解了,就是我们医药工作者的最大欣慰。”朱兆云在谈到将自家祖传用药经验提供出来的时候如此说道。

  “金品”即是“精品”的谐音,也是“如金子一般的品质”的意思,做精品医药正是朱兆云和她的团队的追求。“金品”系列也是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立足云南天然药物资源和民族药“富矿”,研发和生产具有云南特色创新精品药物的缩影和体现。

  12年云药研究 主持编撰《云南天然药物图鉴》等巨著

  独特的植物区系与资源,重要的地理与生态区位,注定了云南在天然药物研究、保护和利用领域的突出地位。站在国家产业布局和国内外医药市场竞争的角度,朱兆云敏锐地认识到,开展低纬高原山区(云南)天然药物研究开发对云药及全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科学价值和特殊战略意义,提出了全面开展云南天然药物本地调查,促进云南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药物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想法。

  于是,从2000年起,作为总设计师和负责人,朱兆云开始了“低纬高原山区(云南)天然药物研究开发”这一重大项目的实施。

  10多年来,省药物所天然药物资源中心团队顶着严寒酷暑,跋山涉水,冒着生命危险转战在数万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高原草甸、河流峡谷之中,对70种影响较大的重要天然药物的药用历史、资源情况、生态环境、开发情况及发展前景等进行了深入调查,编著了对云南研发和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的《云南重要天然药物》;同时,首次建成4012种天然药物资源以及70种重要天然药物共享信息数据库,编著约320万字共八卷的《云南天然药物图鉴》,成为当代编研天然药物原生态、图文并茂的巨著。

  尤为让人感动的是,整套巨著的编制完全是公益性的,朱兆云和她的团队没有任何收益。2011年5月13日,在“低纬高原山区(云南)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及研究开发”鉴定会上,专家们都认为:“在当今社会急功近利、浮躁之风日盛的情况下,省药物所能累计投入2300多万元,10余年来坚持不懈地做这么一件充满艰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并短期内难见经济效益,却又能让全社会受益的公益研究,实为难能可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名誉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中心主任肖培根院士更高度评价说:“这套书可算是云南医界的浩瀚巨著,是功在国家,利在人民,惠及子孙的善举。”

 “我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团结协作开创新天地

  “我有幸加入到药物所的团队中来,虽是在药物所最低谷时到来的,但我10多年来为药物所的发展毫无保留地贡献一切,我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很多,我无怨无悔。”朱兆云说,自己的心愿,就是为云南中医药事业多做点实事,她也一直这么践行着自己心愿。

  “在事关药物所发展的重大关键决策上,朱兆云作为领头人,总是能做出有前瞻性的决策。”省药物所科技管理部主任徐榕雪回忆。2004年,云南省药物所建GLP中心的时候,外部充斥着对一个小而全的研究所建高标准GLP中心的质疑之声,朱兆云没有理会这些质疑,而是号召全所,克服困难,举全所之力建好GLP中心。2006年,当GLP中心在云南开创性地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专家现场验收时,专家们感叹:“想不到这样一个地处边疆省份的药物研究所,这样一支年轻的科研人员队伍,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竟然能完成如此严格、高标准的GLP现场检查。”

  在采访中,朱兆云一直强调“团队协作”,她说:“我个人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就会干涸,药物所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是集团公司、科技厅、发改委等领导部门的支持,靠的是大家共同的努力。”作为医药行业的知名专家,朱兆云在研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不言而喻,但她从不过多渲染个人成果。她的重视人才也为所里的年轻人津津乐道。在她的指导下,一批年轻的科研人员成长为我省医药行业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一大批挚爱医药行业的年轻人被她宽容鼓励领导方式吸引,毫不犹豫来到边疆地区,为云药发展做贡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云南医药 医药工业 朱兆云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