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营销 > 药店经营

成都2012年药品零售市场的展望和预测

2012-01-22 16:14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黄丽丘我要评论 (0) 点击:

非药受挫 药妆变脸

成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腹地,这里四季气候温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市药监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成都共有零售药店5369家,药店密度2616人/店,高于全国3357人/店的平均水平,市场规模约60亿元(含流通),但零售终端集中度仍比较低。

  和其他省会城市相比,成都药品零售市场格局的鲜明特征是没有特别强势的领军品牌,也分不出严格的梯队界线,众多连锁成犬牙交错之势。成都药店圈比较认同的说法是,四川德仁堂、杏林药房、成都海王星辰、华安堂相对处在前列,但并没有取得绝对优势,彼此之间的差距也不算悬殊。就外来连锁而言,在2000年海王星辰成功进入成都市场后,顺利进入成都并站住脚跟的其他外地企业只有云南健之佳。

  成都市场还有一个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数据,即这里的药店连锁率高达87%,主要原因是成都市药店的加盟风盛行,加盟店构成了连锁药店主力军。当地零售企业在直营门店方面相对实力较弱,不要说上千家门店,就是拥有上百家直营店,在成都就能占据显著之地了。这也导致了没有一家连锁对成都市场有比较强势的话语权。

  而2012年,随着成都非药品“禁售令”的实行,成都1013家医保定点机构、3427家定点零售药店内,不再允许摆放、销售日用品、主副食品等非药品类商品,违规者将取消其定点资格。新规定加上竞争加剧背景下,新药和保健品的利润成为药店收入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后者。在一家很普通的成都药店里,深海鱼油、钙片、减肥茶、美容养颜等产品柜台占地明显扩大。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德仁堂和九鼎药房。前者依托工业大力拓展中药保健品经营优势,而后者,一方面维持专科药房,一方面悄然 “变脸”药妆店,与 “舒普玛”联手。而这种多元化经营手段,在成都的其他药店老板看来,也只是常态。

市场在规范 规模不是话语权

 成都药店都表现得低调,但是有活力,这是成都药店给记者第一印象。记者在成都市场采访时,一位业内老总坦言,“圈地热”、“连锁热”、“投资热”、“平价热”等手段,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成都药店老板不会玩的。在这里,规模不一定是话语权,盈利才是正道。在成都取消了“限距令”,又颁布“禁售令”的同时,也就是成都药品零售市场重新洗牌的开始。

  事实上,成都的药店老板对此已做好应对准备。在深入了解成都市场后就会发现,在媒体关注焦点之外,这里隐藏着一支“默默无闻”的药店生力军,他们门店不多,但盈利能力惊人,而且他们大多分布在成都市的各大主流商圈的闹市旺地。相对成都德仁堂、同仁堂等盛名之下的连锁,她们只被本土市场接受,比如平价模式的华安堂,比如和德仁堂同样以主打中药特色为主的杏林药房等。

  2011年以来,伴随着“禁售令”、“降价令”等措施的实施,成都市药品零售市场已发生巨大变化,药店利润下降二至三成,部分连锁企业营收减少,精明的成都老板们已经在思考:到底该不该从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行业中“转身”,转向其他行业?

  就在2012年初,九鼎药房进军出口食品领域的、四川省首家在保税区内注册的进出口食品公司——“逸慕客”正式与消费者见面。这不是转型而是真正的经营模式多元化,这种案例在成都并不只有九鼎药房一家。

  而在并购、收购、会员营销等扩张的常用手段在成都已行不通的情况下,成都零售药店的突围方式,只能是不断创新,丰富产品,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同时,在成都市政府提出鼓励药品零售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服务好、管控好小型药店,将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这对大连锁来说,是一个机会,从2012年,成都市将涌现新一轮的开店风潮,同时,专业药店、特色店、健康概念型药店等创新业态还将在成都市场同台竞技。

Tags:成都 展望 零售 药品 预测

责任编辑:refine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