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观察

配送商陷芜湖零差率“亏损门”

2012-02-07 08:57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贾岩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 在芜湖中标的3家药品配送商中,九州通和上海医药都处于亏损状态,国控芜湖的年净利润率只有不足1个百分点  在配送企业获得配送资格后,无论是否配送出药物,配送商都要上交20%的利润。

 在芜湖中标的3家药品配送商中,九州通和上海医药都处于亏损状态,国控芜湖的年净利润率只有不足1个百分点  在配送企业获得配送资格后,无论是否配送出药物,配送商都要上交20%的利润。

这一被几乎所有人感到“奇怪”的政策,正是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安徽芜湖在试行医药分开中制定的一项重要补偿机制。而这一政策虽然在理论上说是给予少数商业企业独占市场的机会,但其在制度上留下的“漏洞”却使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尽管芜湖彻底取消了“以药补医”,但同样不得不面对补偿不足的困局。为了解决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芜湖借鉴了“闵行模式”的灵感,提出由配送企业拿出20%的利润交给政府,以此来补偿公立医院。但如果配送商无法供应,医院可自行采购,而配送企业依然要补偿这20%的费用。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很多医院为了提高收入,和医药代理联手大量进行自行采购,从而使配送企业面临严重的亏损风险。

芜湖当地有关部门领导承认这只是一个政策的漏洞,而在一些学者看来,违背市场规律的零差率本来就不现实。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朱恒鹏在浙江、安徽等地调研后表示:“零差率销售政策并不能改变卫生院靠卖药赚钱的局面,只是将原来的公开合法盈利转为暗箱操作,通过返点和回扣谋利,这无助于降低老百姓的药费负担。”  

翻版“闵行模式”

据记者了解,当地政府部门2011年7月13日发布的《芜湖市2011年公立医院重点改革任务实施方案》要求,芜湖公立医疗机构将取消原先10%的药品加成,全面实行零差率销售。这意味着,若以前一年全市公立医院药品销售总额计算,实行零差率后,医院将减少4000万元的药品加成收入。

如此大的缺口由谁来补贴?芜湖市各级财政部门担心这是一个“无底洞”,因为在“以药补医”机制下,基层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药品加成,因为药品收入占医疗机构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

其实,北京市是全国第一批探索药品零差率销售地区,在4年前已经遇到安徽试点地区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结果是非基本药物重回、药品加成销售依旧,似已违背基本药物制度最初的设计路线,这足以说明“以药补医”的路径依赖和财政持续投入之难。

在政策推行之初,芜湖市医改办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在实施药品零差率的过程中,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建立药品配送新机制将成为保障该项改革顺利实施的“三驾马车”。

而这些政策中唯一有实际意义的就是“药品配送新机制”。其所谓的“药品配送新机制”就是把“闵行模式”中的谈判机制和二次议价以“拿来主义”的方式运用到了芜湖的药品零差率补偿之中。

具体操作是,芜湖市政府根据区域分布和医疗功能,把全市的多家公立医院编组成三大医疗集团:第一医疗集团包括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第二医疗集团包括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红十字医院;市中医院、市牙防所、省中医院高专第二附属医院组成第三医疗集团。通过集中谈判的方式,以三大医疗集团提供稳定可观的采购量和2个月的快速回款等条件,为每一个集团招一个配送商。通过招标,国药、上药和九州通3家公司获得了芜湖的配送资格,在当地药管中心看来,大企业实力强,质量跟得上,供应及时。“我们通过保证配送商的市场,以政府的代表药管中心,而不是医院来跟配送方进行谈判,这就使整个的采购费用比安徽其他地方低很多。”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配送企业获得资格后,必须拿出20%的利润付给药管中心作为“药事增值费”。这笔资金由药管中心支配统筹,其中的3/4直接以市财政补助形式下拨到医院;而另1/4用来补偿药品运转过程中的损耗,以及“以奖代补”的资金。

无论从任何角度看,“芜湖模式”都留下“闵行模式”深深的印记。芜湖的改革无非是变“以药补医生”为“以药补医院”,其补偿仍然来源于药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贡献。

由于配送企业为国药、上药和九州通这样的大企业,从闵行的经验来看,应该都不会出现其他地方实施零差率后出现的弃标等种种问题。  

三大配送商坚守

表面上,当地的基层医疗机构不再进行自主采购、自行加价,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行政主导下的“统一招标、统一定价、统一配送”运营模式。但是在实施的这半年时间里,因为燃油、人工等各方面成本的上涨,20个点的让利承诺给配送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芜湖中标的3家配送商中,九州通和上海医药都处于亏损状态,国控芜湖的年净利润率只有不足1个百分点。

出现这样局面的原因就在于一条配送政策——“根据保障药品供应的应急采购预案,如果指定的配送商无法保障药品的配送,医院可以按照目录自行采购。”但自行采购后,配送企业也要支付这20%。

企业的亏损由此开始。由于实施“一品双规”,芜湖药品目录相对狭窄,这一政策漏洞立即被医院和制药企业的代理商所利用。一些在当地对某些药品具有垄断代理权的代理商,拒绝让利20个点。但因为一只通用名药品只招两个品规,代理商实际上处于相对垄断地位,而配送商则缺乏议价能力。

在招标价格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有些代理商干脆放弃与配送企业合作,直接和医院进行采购交易,以至于出现了一些极端的现象:一支中标价为530元的人血白蛋白,配送商根本找不到生产企业供应;而医院由于缺货自行采购的800元/支的人血白蛋白,却要让配送商补贴20%的利差。

在代理商和医院的联手运作下,配送商成为最为吃亏的一方,而医院再次通过曲线手段实现了“以药补医”。

医院如此获得“外快”也有其难处。在财政补偿方面,医改提出“以奖代补”的新型财政补偿方式,建立预算绩效评估制度,对公立医院的收费行为、社会医疗费用负担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监督,把财政投入与医院降低费用挂钩,引导、规范公立医院为市民提供性价比较高的医疗服务。

在这样的补偿机制下,20%的利润一部分用于补偿医院的运作费用,一部分用于对医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之后才能下发。但在此之前,因为实施零差率,医院人员的工资已经被降了15%,从而使医院只有通过自行采购的方式获取利润。

“中标药找不到生产商,配送企业无药可送,医院采购配送方还要让利,老百姓是否得到实惠暂且不说,医药配送企业反正是亏着呢,你说怪不怪?”谈到这一现象,某配送企业的相关人士如是说。

不过配送企业均打算等等看,无非是看中当地的市场份额并预期政策会有调整。因为原本芜湖有几十家商业公司,现在只剩下了3家,而3家配送企业面对的是“不中标是死,中了标等死”的尴尬局面。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亏损到了被迫退出的地步,因此,3家企业的态度还是“先忍一忍再说”。 

Tags:代理商 医院采购 公立医院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