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管理 > 医药观察

生物医药外包进入“爆发期”

2012-08-27 08:57 来源:中国经济网 点击:

核心提示: “新药研发面临周期长、风险大、投资多的"三高"难题,药企为了降低"三高"风险都会选择部分研发项目的服务外包,CRO业随之抢手。随着CRO企业的增多,竞争压力也越发明显。”天津特安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杨说,现在的CRO如果还仅局限在为药企做前端研发,无疑是“死路一条”。

近日,记者在药明康德新药开发公司年中报了解到,今年,药明康德(天津公司)业务增量超过了25%,预计今年业务额将突破3亿元。同时,位于滨海新区的另一家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企业(CRO)凯莱英公司也在近日获得了“2012年度中国服务外包医疗卫生业之星”称号。中国CRO产业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不能“一棵树吊死”

  “新药研发面临周期长、风险大、投资多的"三高"难题,药企为了降低"三高"风险都会选择部分研发项目的服务外包,CRO业随之抢手。随着CRO企业的增多,竞争压力也越发明显。”天津特安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杨说,现在的CRO如果还仅局限在为药企做前端研发,无疑是“死路一条”。利用核心技术向多产业延伸才不至于在一棵树上吊死。

  据介绍,特安化学已经从医药领域向有机材料领域延伸。目前,已与美国LEXMARK公司、陶氏化学等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为该类企业提供有机光导体、有机光感材料等合成产品的外包服务。新厂建成后,预计年生产量可达1000万元。

  多模式合作向全产业链发展

  CRO产业另一个市场优势是帮助企业提高新药研发生产的成功率。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晓钟告诉记者,有数据显示,仅在临床实验过程新药的“死亡率”就超过30%。只为药企提供某个研发部分的帮助,不仅CRO企业挣不到钱,药企也无法真正解困。想让更多的新药成功“出世”,CRO企业应该做的更多。

  药明康德已经开始探索业务纵向延伸,从此前只提供研发前期技术支持开始转向企业合作、自主研发生产的全产业链模式。

  产业升级应先解人才瓶颈

  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市场,人才短缺及过度流动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据统计,目前国内有超过500家CRO企业,但是基本都是中小型企业,在这个新兴并迅猛发展的行业中,平均的人才流失率高达20%。

  安邦咨询生物医药产业分析师边晨光表示,CRO公司也应在人才储备、使用、培养和激励等方面采取更为灵活的管理方式。比如开展“关键人才发展项目”等,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通过培训帮助员工提升职业发展空间。对那些优秀人才,还应采用更多的激励机制和人才保留计划。同时,企业还要建立人才储备计划,及时填补人才空缺。

  独家视角更多>> · 前海大规模开发在即 内外金融机构争相布局 · 华安基金买牛股不挣钱 李勍变阵难改业绩差 · 中国平安上半年业绩靓丽:净利润140亿元 同增9.4% · 把中国的成长带向世界 · 中国人寿多项违规 甘肃保监局连开三张罚单 · 以公杂费等名义虚列费用 太保被罚五万元

Tags:生物医药 药明康德

责任编辑:中国医药网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9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