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市场 > 市场动态

医疗服务业投资价值凸显

2012-07-31 11:29 来源:中国医药营销联盟 作者:卢礼强 点击:

产业环境

高增速,多项因素共推市场进步

就现状来看,目前国内医疗服务市场的产业环境有三大特征:首先,国内医院以公立为主,尽管非公立医疗机构已经存在多年,且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但在各个方面难以与公立机构抗衡,在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其次,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持续扩大,但医保体系仍不完善。2010年,中国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数达到4.33亿,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8.36亿。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的人群显著提高。但是仍然存在报销比例偏低、医疗救助力度不够、跨区转移难度大、部分群体尚未被覆盖等问题;最后,我国的医疗卫生费用每年都在以高于GDP的增速在高速增长,201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约19,603亿元,占GDP的比例为5.2%,同比增长11.75%,远低于美国的15.7%,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9.7%。中国与发达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意味着我国医疗市场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此外,国内医疗服务市场还存在诸多积极推动因素:一方面,我国从2000年起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1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3.47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1.229亿,占总人口的9.1%。据估计,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60岁以上老人的患病率是全部人口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的3.6倍,医疗保健的需求大大高于成年人群。庞大的、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群体,是医疗服务业最难以动摇的刚性需求,人口老龄化将在未来三十年长期推动着医疗服务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截止2010年末,全国卫生机构达到了93.7万个,增长6.2%。其中医院、卫生院6.0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万个,诊所17.4万个,村卫生室65.1万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91个,卫生监督所2851个。医院数量增加627家,同比增长3.1%;基层医疗机构增加19556家,同比增长2.2%。截止2011年8月底,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9万个,增加110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为32793个;村卫生室增加4182个,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持续增长,是推动我国医疗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动因之一。

同时,全国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次均稳定增长,其中诊疗人次由2006年的44.6亿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58.4亿人次,住院人次由2006年的7906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1.42亿人次。从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来看,若剔除受到政策影响较大的2006年,近十年的增长速度较为稳定,形成了行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事实上,医保的扩容将以杠杆作用拉动医疗产业的高速发展。新医改期间,政府在三年内预算8500亿元投入医疗产业(最后实际财政支出在11342亿元,超出2842亿),其中明确三分之二补需方,三分之一补供方。

投资机遇

新起点,五大领域值得关注

国家新医改正在不断深入,对于医疗市场而言,每一次大的行业政策出台的前后,都会创造出行业发展的新机遇。而当前这个阶段,我们正处在又一个新的历史性大发展的起点。

国务院2010年(58)号文件从放宽准入范围、改善执业环境、促进健康发展三大方面鼓励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政策支持力度、开放程度、空间均是前所未有。从微观视角来看,医院产业相关配套政策的环境也逐步转暖,医院的定价、土地、税收、医保定点、职称评定、科研学术等环节构成了考量民营医院经营层面的微观政策指标。微观层面配套政策正在积极倾向民营医院。

综合考虑医疗市场的产业环境、政策支持以及行业现状等因素,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这样一个长期以来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行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与公立医疗机构的竞争及合作。而民营医疗机构相对于公立医疗机构在吸引人才、医保覆盖、公众信任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弱势,民营资本进入的领域应当具有如下几项特征:目前该细分领域供给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在定位上与公立医疗机构有较大差别的细分市场;不产生危及生命后果且医疗保障体系不覆盖的医疗需求;能够直接与公立医疗机构合作或依托公立医疗机构资源的领域。

一是特色专科连锁医院。特色专科连锁医院从供需角度和差异化角度来看,比较值得关注的领域是口腔、眼科、儿科、妇产科、整形外科、体检和健康管理等。特别是口腔科、整形外科以及健康体检,这三个领域具有满足较少危及生命且医保不覆盖的特征。此外,在一些专科治疗领域例如肿瘤医院、心脑血管类医院、骨伤科医院、中医诊所等的收入和利润水平也相对较高,有可能产生类似血液病领域道培医院的标杆型民营医院,这些领域的投资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但是投资风险相对较高。

二是公立医院改制。公立医院改制是新医改的重点,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将是外资与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新切入点。利用此机会,可有效依托公立医院的医疗技术、专业人才、口碑信誉、患者、医保定点资格等资源,达到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十二五”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资本有望在公立医院改制中分享到医疗服务行业所带来的诱人回报。

三是社区医疗。随着我国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覆盖城乡的卫生保健制度的落实,以农村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医疗中心为代表的第三终端将获得空前的发展。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多级医疗机制以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现象是医改的工作重点之一,社区医疗机构的数量近年来也在快速增长,但是由于社区医疗机构范围广、数量多、规模小,相关监管部门在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方面难免力不从心,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医疗领域宜以连锁社区医疗服务的形式进入,并且在医改的大环境下,非公立社区医疗机构也相对较容易取得医保定点资格,且社区医疗机构能够获得更高的医保报销比例。

四是高端医疗。我国当前医疗服务资源极其有限,公立医院往往难以满足社会中产阶级、富裕人群和在华外籍人士等对医疗服务质量有较高要求群体的需求。这一类患者往往对价格不敏感,但是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具有高要求,而以公益性为主导的公立医院是几乎完全不可能满足这样的需求,这类特需服务是高端医疗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九鼎观点

专访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 禹勃

卢礼强:在当前产业大环境下,九鼎投资在医疗领域的投资方向是什么?

禹勃:我国医疗行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都刚刚起步,而国家政策和宏观层面并不十分明朗和清晰,九鼎投资在医疗行业的投资是在宏观层面清晰条件下的微观投资机会。在当前大的趋势下,九鼎投资对于医疗的投资将严格坚守自己的标准,只做三个方向:高端医疗、病种清晰的专科连锁医院、县级医院的投资。

第一、高端医疗。中国是人口大国,国内整体的医疗资源相对有限。中国高端人群对于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资源的需求非常旺盛,特别是中国的中产阶级阶层。我国公立医院所剥离出来的特需服务为高端医疗的存在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活跃的资本对于高端医疗的发展又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九鼎投资在高端医疗的投资上会选择发达地区城市群,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方,未来高端医疗市场将是九鼎投资在医疗行业的首选。

第二、病种清晰的专科连锁医院。病种清晰的专科连锁医院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商业模式的持续可盈利性,此类机构能够快速复制,发展连锁。在专科连锁医院地域的选择上,九鼎投资将以发达地区为主的连锁群为重点。经济发达地区的专科连锁医院,具有盈利能力强、消费群体高端、医疗风险相对较小、行业人才易得等优点。

 

第三、县级医院的投资。九鼎投资在综合性医院投资的选择上绝不会在中心城市选择,而是要在地市和县一级遴选,未来新的增量市场的核心部分是在中低端市场。选择县综合医院就是从消费认知壁垒以及国家医疗投入资本形成增量市场核心受益点逻辑分析后的选择。在消费认知领域里面县级医院有一个典型卡位优势,同样承担了国家基础医疗和基本医疗服务,当地群众认可度高。而国家医疗投入资本实际上就是医保扩容,医保覆盖率的提高,和医疗标准的提高。这些都使得人民群众就医能力和需求得到更大的增强,形成增量市场的核心受益点。

卢礼强:九鼎投资目前在医疗领域的投资情况如何?

禹勃:九鼎投资目前已经完成了对一家县级医院的投资,按照九鼎投资的一贯风格,在这家医院中只是参股并非控股。在参与投资的过程中,当地政府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认可。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提出,要求县级医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对医疗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和改制,优化资源配置,落实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政策。这是继《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后,国家对于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疗体系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和延续,为民营资本进入医疗体系在政策上指明了方向,宏观医疗市场的投资机遇以及医改政策的落地,为社会资本走进县级医院打开大门,未来九鼎投资将会继续加大在县级医院投资方面的力度。

卢礼强:您认为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壁垒有哪些?

禹勃:我们始终认为医疗行业的投资,民营资本要进入,有五个标准的壁垒:第一是政策壁垒,第二是人才壁垒,第三是资本壁垒,第四是技术壁垒,第五个是消费认知壁垒。医疗行业的投资是宏观政策层面清晰的微观投资机会,而目前医疗行业是宏观政策层面不太清晰的时候,这时候的医疗投资就似“深水区游泳”,需要极强的综合技能,即“前瞻性政策分析能力”、“良好的政府关系”、“行业研究比对分析能力”、“商业模式设计能力”、“增值服务能力”“价值提升和价值创造能力”等等。所以,九鼎投资是在整体医疗投资看好的情况下的谨慎投资。资本进入这个领域,一定是政策先行,然后我们才会跟进。

Tags:医疗服务 医疗保险 新医改

责任编辑:中国医药网

图片新闻
Chinamsr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20 Chinamsr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