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营销 > 营销技巧

普药企业的营销分析

2010-09-09 08:40 来源:中国医药营销联盟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普药的称谓对于医生来说是普药,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它就是药,跟其他什么新特药没什么区别。尽管有些患者对这个药很熟悉,但他们所熟悉的无非是常规层面的,或者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功能,而非全部,不可能像医生那样认识地那么深刻。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

 

普药的称谓对于医生来说是普药,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它就是药,跟其他什么新特药没什么区别。尽管有些患者对这个药很熟悉,但他们所熟悉的无非是常规层面的,或者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功能,而非全部,不可能像医生那样认识地那么深刻。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普药对于患者来说还是新药。至少对于某些产品是这样。那么,对于这些普药,企业该如何进行销售呢。
 
普药的品种优势
 
今天的中国制药业,其营销力量的基点,除了在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些精神内核外,其营销趋势的天平随着医药业的发展将越来越偏向于“三品”,即品种、品类和品牌。 第一种、品种优势。可以将品种优势进一步细分为品规和品质,即量多质优。就普药企业而言,在“量”上保障规模优势,这无疑有利于提高对经销商、终端、企业品牌和销售队伍的利用效率。尤其对于商业客户,品规优势几乎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品质优势。俗话说:好产品不一定卖得好,卖得好的却必须是好产品。制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在于保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就直接关系到品牌的美誉度、忠诚度和品牌安全,普药绝不能在品质上缩水。须知,百万分之一的瑕疵,就很可能造成百分百的危机。因此企业必须严格慎防。
 
  新医改方案要求,要督促生产企业严格落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可见“品质”绝不再是一个“虚词”。品类优势。同样,如果在普药品规中,拥有一些“特色普药”,则会具有更大的优势。
  什么是“特色普药”呢?一方面,这类品种,具有面广、效确、量大、价低、无需推广的特点,另一方面,与动辄几十上百家企业同质化生产,引发价格战不同,特色普药品种竞争企业一般不到十家,甚至在市场格局上形成三国、两强或近独家的特征,这就使企业方,在药品招标环节、经销商利润环节、捆绑多品种营销等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
 
  我们看众多领先的普药企业,如蜀中、康恩贝、修正、哈药、葵花、上海信谊联合等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拥有几十上百个产品,但都没有拉长战线,而是聚焦特色品类,成为细分市场中第一品牌,带动旗下产品销售。
 
   普药的品牌优势。
 
  对于药品营销,“品牌”实实在在,决定了品牌的在目标客户中的形象和信任,在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含金量。
 
  品牌按照横纵两个坐标体系,横向上可分为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纵向上则可在三块儿“根据地”插红旗、树形象,包括:企业员工(特别是营销团队),渠道(商业合作伙伴、药剂科、药店店员等),消费者(医生、患者)等。说到底,品牌的内核是一种“公信力”。如果上述每一个环节,通过多重沟通手段,使之认同你的普药:品质好、销的快、能赚钱、安全性高等,相比较竞争对手,你就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和舞台。
 
按照新医改的政策分析,拥有“三品”资源的企业,将成为中国普药市场的最终胜者。而那些尚不具备的企业,如何谋求这些资源;已经拥有这些资源的企业,如何有效放大以获得竞争优势。
 
营销规律的分析
 
再仔细研究营销的规律,包括30年来药品营销的规律,我们发现,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缺医少药,那时候企业拼的是产能,不愁销路;过了几年供大于求了,开始拼销售,采购员退出江湖,推销员披挂上阵,这时候的推销员的客户基本上是一级渠道;又过了几年竞争更加激烈了,开始渠道下沉,从一级沉到二级,现在沉到三级,沉到乡镇卫生院……这种有形渠道的争夺是有一个前提假设的,这个假设就是“有货就能卖”,这个假设对不对呢?
 
一开始对,越来越不对。一开始只有一两家这样做的时候对,后来十几、二十家都这样做的时候就不灵了,为什么呢?因为产品差不多,促销力度差不多,活动花样差不多,渠道控制权差不多,渠道一开始觉得新鲜、能够多赚钱所以很配合,后来见多识广了就来者不拒,只要发挥自己的渠道平台功能就行了,才不管你谁卖得好。这种态度是渠道商和终端商的普遍规律。也就是说,第一个掌控渠道、压货填充渠道的企业肯定有利可图,第二个也行,但到了第二十个的时候意义就不大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时候卖得好不好已经不是渠道的问题,而是医生的问题、是患者的问题,医生开得少,患者买得少,你还怎么卖?所以渠道下沉要继续沉,沉到医生和患者心里去。
 
让医生认可,让患者认可,让医生愿意开,让患者点名买。尽管有形的渠道很重要,曾经发挥巨大作用,以后也会继续发挥巨大作用;尽管有形的渠道是回款的,无形的信息渠道是花钱的;尽管对于有形的渠道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打造一级调拨二级分销的梯次化渠道体系,比如深度分销,比如打包销售、捆绑销售,比如客户管理、资信管理等等……
 
但我们都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要抢占下一轮竞争的先机,突破口就是抢占信息渠道。假设企业目前的窜货严重程度保持不变,呆死帐比例保持不变,营销队伍人数和结构保持不变,渠道政策保持不变,内部提成比例保持不变,和有形渠道的关系保持不变…….只是加强了信息渠道的占有,只是让医生多开了,让患者多买了,那样销量不就做上去了吗?有形渠道一看下面卖得快,不就更容易配合了吗?品牌口碑做起来了,企业对渠道的博弈能力不就提升了吗?医生和患者买账,企业不就摆脱了拼价格、拼政策的痛不欲生的竞争了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分析 营销 企业 渠道 医生 患者 产品 品牌 对于 专业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