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营销 > 营销技巧

新GMP后医改时代:让销售成为多余

2011-10-25 10:02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柯华松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今年已经过去了3个季度,身处市场一线的药企销售人员都有同感:“今年的医药市场实在太难了,过去的难主要体现在市场价格乱,客户不满意,今年的难体现在价格秩序更乱,而且市场不走货。”很多药企年初制定了较高的销售增长指标,口号喊得当当响,现在眼见完成指标是不太可能了,只能退而求其次,改为争取同比有所增长,若能达到两位数的增长就算是不错的业绩了。  

今年已经过去了3个季度,身处市场一线的药企销售人员都有同感:“今年的医药市场实在太难了,过去的难主要体现在市场价格乱,客户不满意,今年的难体现在价格秩序更乱,而且市场不走货。”很多药企年初制定了较高的销售增长指标,口号喊得当当响,现在眼见完成指标是不太可能了,只能退而求其次,改为争取同比有所增长,若能达到两位数的增长就算是不错的业绩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  

  9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第一张新版GMP 证书颁发给江苏正大天晴药业公司,意味着国家对药企新一轮的GMP复检换证工作已经拉开帷幕,2013年将是全国5000多家制药企业GMP认证的高峰期。

  据专家预测,药企要达到新版GMP中规定的软硬件要求,平均每家企业至少需投入1000万元资金,中小药企将面临更严峻的生存考验:一方面是通过GMP需要大规模投入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是通过GMP后销售增长的迫切需求与市场开发愈加艰难的现实矛盾。

  同时,新版GSP的征求意见稿已收集完毕,商业企业的关停并转必将影响工业企业的营销模式转型升级,新一轮政策性认证会否导致中小药企“淘汰潮”将成为年内医药人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

  9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医改的文章,为医改定调。医改是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投入大,需求复杂,哪怕西方国家探索改革了数10年也没能找到十分成功的医改方案,何况在我们这样一个财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是不可一蹴而就,只能边摸索边完善。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及阳光招标采购制度的全面推行,以及国家发改委对药品的轮番降价,不可能因为个别企业的利益受到影响而改变,也希望通过政策的指引加快行业的治理整合。政府将众多中小药企推向市场的风口浪尖,其生存和发展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另据报导,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各省基药招标,已有包括合资药企的大品牌大厂家主动降价以求中标,弃利润保市场,基药混战将越演越烈,潮退后就知道是谁在裸泳了。

  据发改委和相关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1~7月,医药产业产值达8024亿元,同比增长29.6%,预测全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增幅可达23%,但药企老总们纷纷表示,对下半年的销售及利润增长持不乐观态度。

  药企外冷内热  

  最近,笔者在珠三角、粤东及粤西调研了好几家药企,这些企业的老板们对新GMP换证提高门槛暂时还感受不到太多直接的压力,但基药招标、药品降价对市场的影响已经让他们深感焦虑与无奈。他们有强烈求变创新的欲望,对朝阳的医药产业充满光荣与梦想,但面对自己熟悉的企业和变幻莫测的市场,却找不到良方。

   对行业而言,中小药企如何应对新GMP和后医改的挑战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以下这个案例很有代表性。

  B药企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集药品生产和商业流通为一体,现有100多个生产批文,拥有片剂、小容量注射剂、胶囊剂、搽剂、颗粒剂、头孢剂、口服液剂、糖浆剂共8个剂型车间,年生产规模可达10亿元。

  企业虽然品种多,但全是板蓝根、夏桑菊等传统普药,没有好的独家品种,目前尚未培育出一个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的单品。2006年起,销售额一直在1亿元左右徘徊,近5年的销售增长率都不到10%,一年进一年退。销售增长遇到瓶颈,难以突破;产品毛利润低,无法投入更多的广告,只有业内认知公司产品品牌;营销模式找不到突破口,目前仍为传统的商业调拨模式,由1个业务员负责1~2个省的销售,客户大部分为一些商业物流公司,纯销客户少,三级分销及网络下沉工作一直开展不起来;终端品种销售一直在探索中,找不到适合自身的销售模式,自2006年组建OTC部后,模式几经调整,终端产品的销售一直没能达到盈利点;销售队伍建设成效不大,缺少培训,销售人员的素质、理念跟不上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政策执行力差,优秀的销售人员培养不起来,销售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差,而且新聘业务员的流失率非常高。

  但是,B药企总体的盈利还不错,最近还在省外收购了一家小药厂。老板有强烈的做大、做强和创新的意愿,提出要在3年内突破3亿元的销售规模,推动企业走上资本市场,发展成为医药行业的领先品牌企业。只是在新GMP和后医改时代,怎样的策略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把目标变为结果?期待各位看官赐招。 

  销量为王,盈利第一  

  过去,虽然医药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都在“红海”里沉浮,但大部分企业仍活得比较滋润,正如笔者探访的这几家药企,年利润都在800万元以上。他们生存在迅速增长扩大的市场里,依靠众多的产品、偏低的价格、稳定的客情,分享着行业利润的盛宴。除了商业促销压货,他们很少对供应链的其他链主进行建设,研发、品牌、人才等都被暂时的销量忽略了。他们相信有销量就有品牌;有销量就能盈利;只要能盈利,就已足够,因而安于现状不求改变,透支市场不做营销。一旦市场变化了,销量就成了空中楼阁说塌就塌。现在,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市场变化带来的阵阵寒意,不想成为温水里的青蛙,都希望能早日进入“蓝海”里遨游,但谈何容易?因为企业有无业绩由销售决定,但企业有无前途由营销决定。只要有销量,并且销量能持续增长,就能不断实现盈利,托起企业的崛起,改变企业的命运。

  就销售的角度而言,企业销售的产品必须有过硬的品质。有了过硬的品质,才能建立良好的品牌。有了良好的品牌,才能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价值,让顾客满意。顾客满意,才能实现销售并产生利润。有了利润,企业才可以不断创新,研制出更好的产品,造福更广大的顾客。反之亦然,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只是在这个闭环系统里,B药企没有让销售引领营销,加强产品研发、市场投入、品牌建设和团队管理,而是成为了“三无厂家”,没品牌,没品种,没队伍,虽然目前仍能盈利,但品牌、品种、团队这3个要素都是需要高成本、长时间才能打造出来的稀缺资源,所以一旦政策变了,竞争者变了,自己就无所适从了。  

  营销第一,盈利为王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过:“营销就是要使销售成为多余。”营销面对的是一个供应价值链,不仅要开发、运用品牌、价格、渠道、促销,更要建设技术、研发、装备、人才……如果只开发,不投入,不建设,就是饮鸩止渴。

  B药企在渠道、促销方面花了很多功夫,但这只是供应链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研发、品牌、人才建设,营销不仅仅是销售部门的事,而是企业为顾客创造和实现价值的整个过程,覆盖研发、生产质量等相关部门。因此,中小企业在面对新政策压力时,必须未雨绸缪,捷足先登,不为今天的销量沾沾自喜,而要孜孜以求、不遗余力地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加强供应链的建设,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提升供应链的价值。

  从营销的角度而言,企业销售的产品必须有忠诚的顾客。有了忠诚的顾客,才能建立良好的品牌。有了良好的品牌,才能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顾客满意甚至愉悦。顾客满意,企业才能持续增长和盈利。有了持续的盈利能力,企业才可以不断创新,研制出更好的产品,造福更广大的顾客。反之亦然,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解决B药企的困境,首先要求企业老板能够从战略的高度,结合企业现有的优势资源以及竞争的需要,为企业进行定位,是走专业化、差异化还是低成本化路线?企业的宗旨就是创造忠诚的顾客。有差异才能有市场,差异化是根本,创造顾客就是创造差异。然后,做大一个产品,起码要有亿元以上的规模,才能深入顾客的心智,品牌需要产品这个载体和顾客实现对话交流,才能成为该类别产品的代名词,获取更高的品牌溢价,并投入到营销价值链中,在价值链的转换中锻炼和成就队伍。

  企业盈利不是目标,而是结果,是营销做好了,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就像品牌不是目标,仍然是结果一样。企业的目标是基于产品、服务基础上的持续盈利能力,实现持续盈利能力的方式就是——把营销放在第一位。 

Tags:药企销售 医药市场 营销模式 基本药物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