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市场 > 医药财经

企业创投激活2012全球医药闷局

2012-01-05 09:13 来源:医药经济报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 虽然生物医药比其他行业更有成长性和创新活力,但由于产业具有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和潜在高回报的特点,资本对生物医药产业既爱又怕,爱的是生物医药的朝阳产业属性可以为投资带来高额回报,忧的是行业门槛太高,不确定性太大, 投资周期太长。

 虽然生物医药比其他行业更有成长性和创新活力,但由于产业具有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和潜在高回报的特点,资本对生物医药产业既爱又怕,爱的是生物医药的朝阳产业属性可以为投资带来高额回报,忧的是行业门槛太高,不确定性太大, 投资周期太长。

资本界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态度变成“敬而远之”,风险投资兴趣减弱,新上市公司缺乏后市支撑总体表现欠佳。幸好有医药巨头给力的企业创投,使得生物技术公司另获融资渠道,维持整个产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风险投资很犹豫  

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生物技术公司和初创期项目兴趣减少,因为投资者普遍感到, 在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疫苗、诊断等许多领域,产品审核和监管方面存在很大障碍。

一项针对过去3年近150家风险投资公司的调查发现,对于生命科学领域,40%的受调查者表示将减少对该领域的投资。更让人担心的是,大约有相同比例的受调查者表示,未来3年还会继续下调对生物技术行业的投资,相当于每年减少大约5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无疑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投资兴趣减弱的主要原因是,投资过程太久,这个行业对资本的依赖又太深,而风险投资需要更快更大的回报。

FDA的审批节奏和效率备受诟病,已有风险投资机构到美国以外的市场投资。在他们看来,美国以外的药物监管部门批准药品和器械的速度更快。据统计,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投资者者表示将增加其在欧洲的投资,另有44%的投资者表示会加大对亚洲的投入。相比之下,只有13%的受访者表示将在北美增大投资。

事实上,今年FDA在审批新药方面已经作了最大的努力,有36~38种新药得到上市批准,创过去10年新高。但能否保持持续高效的审批效率和节奏,还有待于观察。

不过,大型生物医药公司的企业创投正在崛起,这对急需输血的生物技术产业是很好的资金补充和雪中送炭。  

企业创投“救世主”  

当许多风险投资减少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力度之时,许多大型生物医药企业开始发力。最明显的特征是,企业创投纷纷出击,不仅老牌企业创投积极参与中小企业投资,以往不活跃或未设创投平台的企业,也纷纷加入建立独立运行创投平台的行列,默沙东新设立的5亿美元风险基金就是今年的一大亮点。

此外,还有好多家制药公司投资数亿美元设立企业创投。礼来旗下的企业创投今年投资3650万美元,参股位于南加州抗体药研发企业Sutro生物医药公司;勃林格殷格翰新设立了1亿欧元的企业创投;安进最近投资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的标的多为初创型研发公司,项目额度不超过1000万美元;百特公司今年也设立了企业创投,规模为2亿美元。由此,企业创投已经遍布整个生物医药主流企业,这为成熟型企业增添了资本出路,也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研发和外向型合作大有益处。

企业创投热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不需要从外部LP募集基金,也没有管理周期的压力,12家全球顶级医药企业手中有1570亿美元的现金。除了研发、并购、分红之外,有许多剩余资金,加上本身现金流和利润不错,额外可用的资金也没有太多去处。回购股票是这几年最流行的做法,另外就是增大早期股权投资。

这对传统风险基金日益退缩、投入减少的干涸而言是场“及时雨”。尽管有的生物技术企业在开始融资时,对来自大药厂的股权投资会有顾虑,但也逐渐意识到,药厂企业创投比较专业,也能整合药厂资源,提供许多增值服务。

未来,企业创投将是生物科技领域早期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大药厂一改过去对后期重磅药项目和并购的偏好,对早期创新项目的跟踪和投入兴趣明显增加,许多早期生物技术初创企业的股东中已经出现企业创投的身影,今后这方面的投资与合作会越来越普遍和频繁,这对整个生物医药及产学研合作都有积极意义。  

IPO难破僵局  

2011年的IPO市场虽然算不上死气沉沉,但也充满挑战。博乐公司总裁斯蒂夫·博乐预测,2012年IPO市场将继续沉闷。

在去年新上市的IPO公司中,具有新化学分子的研发公司,股价几乎都比较坚挺;而那些处于临床开发后期,主要做新制剂或新适应症的特色药公司表现稍差;专门做研发平台或工具的公司表现最差。

上市前或上市时募集资金数量的大小,与公司IPO的后市表现没有很大的关联性,同是募集4亿~5亿美元的公司,上市后市值蒸发80%的和上涨75%的个案都有。

从投资者角度看,IPO表现最佳的公司,市值也只有公司募集或投资金额总量的两倍略多。不同阶段参股或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投资收益肯定也会不同。  

合作交易动力充沛  

由于IPO市场并不火爆,私募基金投资者趋于保守,迫使生物技术公司必须寻找大药厂合作为自己输血,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而大药厂也因为研发效率低下,必须从外部获得创新产品开发权,加上手头现金充足,买卖双方都有强烈愿望签署合作协议。

过去一年,更多的交易发生在早期研发阶段,交易结构设计得更聪明的生物技术许可协议,甚至处于临床前项目的合作协议也不少见。这些交易不见得是很小的合作项目,有可能会变成很大的长期合作项目。对于生物技术公司而言,它们所期望的是,保证继续创新研发的现金需求,继续维持自己公司的股权控制。这是比较明智的交易决策战略,尤其在公司还没有产品上市和产生利润之时。

技术合作交易变得更加重要和频繁,并不意味着每项交易都能圆满执行到底。正如我们最近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制药公司不仅要重组新药研发管道,还要选择性地放弃自己所不需要的项目。这意味着,必须整顿梳理过去累积的许多合作项目,终止一些合作项目,通常是那些试验结果不理想或开发风险增大的项目。

因而,对于生物技术公司而言,不能指望所有合作都能顺利进行到底,还需要建立一个出口,一旦合作伙伴关系逆转或终止,要能保证必须能够收回自己的知识产权。

尽管有不少好离好散的终止协议,却并不改变药厂更多依赖和期待与生物技术企业达成新合作交易的趋势,估计2012年大型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企业的BD商务开拓团队会业务很忙。大型制药企业仍然需要新技术和新产品,他们需要获得或购买的产品或项目往往供不应求,所以才会有Pharmasset那样抢购式的高价。有特色和有晚期临床数据的生物技术公司都会很抢手,也许是物以稀为贵。

大型制药企业划破沉闷低迷的格局,满满的钱袋正好解渴资本市场对医药行业投入的干涸,亟需输血维持创新动能的中小生物技术企业由此获得存活机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医药产业 医疗器械 医药公司 医药企业

责任编辑:露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Chinamsr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20 Chinamsr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