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医药网!
首页 > 医药市场 > 医药商业

未来外企投资四大方向

2011-01-11 11:01 来源:中国医药营销联盟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中国医药市场“黄金十年”机遇丛生。业内专家预测,在研发、生产、销售全方位融入中国之后,接下来外企会根据中国医药市场的实际情况,在生物制药、医疗服务、医药商业以及商业保险四大领域保持很高的关注度,并在恰当的时机进入或继续追加投资。 

中国医药联盟线下活动火热开启

中国医药市场“黄金十年”机遇丛生。业内专家预测,在研发、生产、销售全方位融入中国之后,接下来外企会根据中国医药市场的实际情况,在生物制药、医疗服务、医药商业以及商业保险四大领域保持很高的关注度,并在恰当的时机进入或继续追加投资。  

生物制药:主攻疫苗  

未来生物制药将成为医药行业发展最快的子行业,其中疫苗和单克隆抗体将成为发展重点。

 以疫苗为例,“在未来5年内,作为国家免疫计划(NIP)推广及私人疫苗市场繁荣的结果,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40亿~270亿元。”IMS首席分析师张猛预测,原因在于:一类疫苗市场在NIP推广及政府投资驱动下,将保持高增长率;对于某些一类疫苗,政府已经开始了直至2012年的加强接种计划;二类疫苗将快速增长并刺激市场成长;新种类疫苗的疗效将由外来及本土以研发为基础的公司创造,如上表皮生长素疫苗、肺癌疫苗、人乳头状瘤病毒等;几十种跨国企业的产品线疫苗将在未来5~7年内投入市场,超过100种本土疫苗正处于研发阶段;最近的企业并购可能有助于跨国企业快速渗透中国市场。

对跨国企业而言,正面临着强有力的本土竞争者。对于一类疫苗市场,跨国企业是新手;由于高利润与市场的乐观预期,二类疫苗市场竞争甚至更加激烈。“进入中国疫苗市场的障碍相对较高,需要大量投入。对于新进入中国疫苗市场的跨国企业来说,快速推广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收购本土疫苗企业。”张猛表示。事实上,从2009年底到2010年,疫苗领域企业间的收购消息频出。瑞士诺华收购浙江天元,哈药高价收购辉瑞猪气喘疫苗,默沙东与国药在疫苗领域达成战略合作。  

医疗服务:政策鼓励  

中国加入WTO后,卫生部和商务部曾联合发文,承诺“鼓励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办合资医院”,在华设置的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合作合资期限不超过20年,中方在其中所占股权比例或收益不低于30%。

 但由于公立医院垄断国内医药市场、相关政策没有放开等原因,外资办医和民营资本办医一直在国内未形成一股活跃的力量。根据卫生部网站数据,截至2010年7月底,全国医疗机构数达92.24万个。1~7月全国医疗机构增加15102个,但外资和民营占比甚微。我国从允许设置外资医院开始,大概有两三百家获得过卫生部的批准,但实际投入运营的不超过60家,且大多数是台资医院。

去年12月3日,国务院同意并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商务部和人保部联合发文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以“将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由目前的限制类调整为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对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先行试点、逐步放开”等表述,明确了鼓励外资办医院的立场。

该《意见》提到,将简化并规范外资办医的审批程序,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设立审批权限由国家下放到省一级。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的设立由卫生部和商务部审批。

投资机构顾问黄丁毅告诉记者,外资对于医疗服务领域很关注,但也会等待政策明朗之后才会放手进入,其中高端医疗、专科连锁将是两大投资重点。  

医药商业:并购是切入手段  

根据中国入世承诺,2004年12月11日起,医药流通领域全面对外开放,外企可在华从事包括采购、仓储、运输、零售及售后服务在内的所有经营活动。

对外企而言,通过并购细分市场内的领先企业,可以达到规避进入壁垒,节约准入成本,进而全面占有营销渠道的目的。但如今6个年头过去了,外企却没有大举进入医药流通。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外资看不懂让人眼花缭乱的中国医药流通业。

但外企也并不是毫无动作。纵观这几年的情况可以看出,外资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看准了优质资产逐渐渗透。

去年12月初,美国第二大医药流通巨头卡地纳健康集团斥资4.70亿美元收购永裕医药。资料显示,永裕医药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医药产品分销商之一,至今在亚太地区有90多年历史,在14个亚太国家为超过125家原研药厂和10万家包括医院、诊所、药店和医生在内的医药客户服务。

南京医药重组备受业内关注,2009年其销售额达140亿元。国药、华润、上药和九州通等几大巨头对南京医药都虎视眈眈。最近又传来消息说,英国AB公司也开始介入南京医药的竞购,并且“英国AB公司收购南京医药25%的股权”目前呼声最高,这使对南京医药的竞争局面更加复杂。

这并非AB公司首次在中国出手。2008年,AB公司就出资5.45亿元和广药集团以各50%的股比合资成立广州医药有限公司,由此进入中国市场。据业内消息人士透露,AB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进展良好,近来有意北上。参与竞购南京医药或许正是AB公司北上的一步棋。

有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医药流通集中度太低、利润率太低,因此外企的进入比较谨慎。但随着整合的提速,对于优质商业公司,外企也会适时出手,而且与本土企业相比其资金优势、管理优势更为明显。 

商业保险:仍处市场培育期  

2010年,先后有英国最大保险公司保柏集团与美国最大的健康险公司wellpoint切入中国健康险市场,而2010年是中国入世之后保险业开放的第6个年头。

 2009年公布的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在制度设计上,明确了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总体思想,即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商业健康保险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在政策上厘清了商业健康险的“身份”。

 由此,商业健康险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据欧洲最大的健康险公司德国DKV发布的市场预测,中国健康险保费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以保守的15%年增长率推算,2015年中国健康险总保费预计将突破1200亿元,全球健康险的平均增长水平则为6%。

然而,由于中国基本医疗保障正在逐渐完善,同时高端消费人群还未成气候,健康险目前在中国仍处于市场培育期,要做到总体收支平衡至少需要6~7年的时间。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在国内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中,被视为“保险第一需求”的健康险专业公司占比仅为0.8%。因此,初涉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机构想在中国赚钱并非易事。

Tags:医药行业 医药市场 销售 商业

责任编辑:芸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Chinamsr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20 Chinamsr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