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营销 > 营销技巧

理想的沟通步骤

2004-09-02 13:23 来源:中国医药营销联盟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沟通中“沟”是手段,“通”是目的。怎样才是真正“通”了呢?“通”就是对方被你影响了,甚至按你的意思做事情了,就是“通”了。如果沟通以后,对方没有“通”,那就只被你“沟”了一下而已,没有达成沟通目的。因此沟通无定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个人风



  沟通中“沟”是手段,“通”是目的。怎样才是真正“通”了呢?“通”就是对方被你影响了,甚至按你的意思做事情了,就是“通”了。如果沟通以后,对方没有“通”,那就只被你“沟”了一下而已,没有达成沟通目的。因此沟通无定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个人风格不同、面对的对象不同、场景不同,就有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没有什么普遍适用的沟通办法和技巧,只要是可以达成目的,就是好技巧,一切都要在变化中把握。销售代表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由于双方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基础,沟通过程还是有章可循的。总结销售代表和客户沟通的理想步骤如下:

 

  1、 打破沟通“坚冰”。

  2、 说事实和道理而不要自己推理。

  3、 引导对方。

  4、 让对方做出结论。

  5、 赞美或者表态式的结论


1、 打破沟通“坚冰”
  王老板是某地区的销售大户,小张就任销售代表以来就想结识王老板。于是小张打听到王老板的电话,约定了时间见面。按照约定的时间小张来到王老板的办公室。一进门双方自我介绍了一下。

  “王总,你的办公室很别致,样品放在办公室里,天天就象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张看着王总说。

  “是呀,我们主要做代理,也有自己开发的产品。这个办公室是专门请广告公司设计的。一方面是办公用,另一方面是产品陈列室,我们代理的产品也有样品在这里。”王总边说边指着这些样品。

  “您的下家来您这儿,你就可以展示产品,您也是半个推销员。”小张说。

  “何只半个推销员,我10年前创办这个企业的时候,可是全职推销员,我们几个……”王总若有所思地说。

然后他们谈论什么呢?一定是王总的创业生涯。通过这次谈话,小张了解对方公司的成长历史和王总的奋斗史,同时王总也认为小张是“可造之才”,进而对他的产品感兴趣。人们都善于伪装自己,希望被别人接受和认同,希望被别人赞美和崇拜。在商界,很多人面前都有“职业的坚冰”,只有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才有可能打破“坚冰”。在上面的对话中,小张就是通过谈论王老板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谈业务的开场,使王老板和他更亲近,为谈业务打下基础,这就是沟通中的“破冰船”技巧。

  但往往,你使用这个技巧的时候要分清楚对象、场合、气氛等条件。万一小张开口说办公室布置得很别致,王老板打击小张,小张怎么办呢?这就是先开口说话的劣势,你先开口,可能受到对方的打击。有些人就依靠打击别人来建立自己的自信。假设下面的对话,王老板不给小张面子。

  “王总,你的办公室很别致,样品放在办公室里,天天就象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张看着王总说。

  王老板皱着眉说:“哪儿呀,我早就想换办公室了。我的一个朋友说这里风水不好。”

  这时小张心里是什么感受,是不是有点挫折感?很可能信心受到了打击,可能想:“他怎么这样?又不是听不出这是句客气话,是不是对我们公司有看法,还是对我有看法。”谁知道呢?可能王老板是直率人,有什么就说什么,那就是小张多心了。也可能王老板,就是对小张有看法,因为小张到这个地区,不是最先来找他,所以他感觉不舒服。作为小张,在这样的场合下,就很难判断,到底王老板是什么意思了。所以在开场的时候尽量谈绝对正确的事情,让双方绝对有共同语言。比如这样开始。

  “王老板,早就听说您的大名了,没想到您这么年轻。”

  “那里,那里。已经是快55的人了,老了,快退休了。”

  “是吗?看不出。您的身体很好,听说上次和某某厂家搞促销,一周跑5个地市。”小张伸出手掌。

  “有时是这样的,生意不好做嘛,不拼命怎么行?”王老板微笑地说。

  “那怎么吃得消?我刚做业务的时候也能做到,从今年开始就不行了,您看我才26。”

  “还好,我每天都锻炼身体,坚持晨跑,本地的商业圈子里,可能就是我了。”王老板自豪地说。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小张问。

  这样的开场是谈王老板的健康,王老板不大可能说自己年老了,不中用了,毕竟他有“一周跑5个地市”的事实。如果王老板自谦,也是站在前辈关心、爱护后辈的角度上的。所以上面的小张谈的就是“绝对正确”的事情,很可能博得王老板的好感。这样的方式可以打破双方前面的“坚冰”,使以后的沟通更顺畅。


2、说事实和道理而不要自己推理
  小张回到办公室,准备把拜访王老板的经过写成报告。这时李经理从外面进来,坐到座位上,把办公室的灯关了。10分钟后,小张写完报告,看到灯还是关的,不知道李经理在做什么。这个时候市场部的小赵打来了电话问:

  “小张,你们经理在吗?他的电话没有人接,我有急事找他签字。”

  “经理在办公室,我看他在休息。你过10分钟打他办公室的电话。”

  这时问题就出来了,小张明明只看到李经理把灯关了,他怎么知道李经理在休息呢?可能李经理是在思考问题,也可能怕别人打扰,在给重要客户打电话。“李经理在休息”是小张的主观推断,而不是事实,这样说了以后很可能让市场部的小赵产生误解。李经理在工作时间休息,很可能成为公司的流言,最终伤害到李经理,也会伤害到小张。

  那么,可能这样说,就比较好。

  “小张,你们经理在吗?他的电话没有人接,我有急事找他签字。”

  “我没看到他出去过,可能是电话坏了,要不,你等10分钟再找他?”

  “好的”

  小张到李经理的办公室,提醒李经理:“您好,市场部的小李要找你签一份文件,过10分钟打电话进来。”这样对李经理的提醒,李经理会感激小张,不管李经理刚才在做什么。沟通中最怕的是误解,因为不了解情况,而妄加推断,这是产生误解的主要原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步骤 沟通 理想 小张 可能 经理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中国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17 中国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