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医药网!
首页 > 医药市场 > 医药商业

医药在内的医药商业3大巨头加速上游突进

2011-05-25 11:30 来源:企业观察家 我要评论 (0) 点击:

核心提示:在医药商业产业利润空间日趋萎缩的市场趋势下,向医药制造尤其是生物医药等上游产业链突进,成为国药股份、上海医药等商业巨头发力的重点。

中国医药联盟线下活动火热开启

在医药商业产业利润空间日趋萎缩的市场趋势下,向医药制造尤其是生物医药等上游产业链突进,成为国药股份、上海医药等商业巨头发力的重点。

2月28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医药)发布公告称,将与复旦张江签订重大新药创制研发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医药将在未来6年内出资1.8亿元与复旦张江共同进行4个药物品种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全面合作,进军高端生物制药领域。

此前,包括上海医药在内的医药商业巨头跑马圈地进行了一系列商业并购,曾广受媒体关注。而在医药商业产业利润空间日趋萎缩的市场趋势下,向医药制造尤其是生物医药等上游产业链突进,成为国药股份、上海医药等商业巨头发力的重点。

“保守派”上药发力

此前,在国药和华润制药全国大动作大手笔收购的同时,上海制药仅仅出手几次,被业内戏称“保守派”。

2010年4月5日,上海医药出资1.4亿元以收购股权并增资的方式,控股广州中山医医药有限公司51%的股权;同月28日,上海医药以1.5亿元收购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法人所持有的26.39%股份;5月19日,由上海医药下属的上海市医药分销控股有限公司与山东商联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山东上药商联药业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然而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新上药”正式成立之后对外的兼并重组似乎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偶尔收购其他医药企业,但金额都不是很大,使得其对外的兼并重组似乎都是“小打小闹”,无法和国药、华润相提并论。

上海医药董秘韩敏对记者称,商业利润不如医药工业利润高,但因为正赶上医药商业行业兼并期,也是扩大规模的最佳时期,因此医药商业的并购更为引起关注。实际上,上海医药在医药研发和制造上一直都有很大的投入。

医药制造的利润高,但是前期投入也非常大,尤其是生物制药领域,“小打小闹”是无法满足研发生产的需要的。上海医药董事长吕明方表示,此前公司产品主体是普药,1/4是基本药物,要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需要更为领先的药物品种。借助此次合作契机,公司可以一举进入基因工程、脂质体、光动力三大领域。

此次与复旦张江签署的合作协议的4个药物品种中,除重组高亲和力TNF受体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外,其余3个药物适用于抗肿瘤领域。根据约定,四大药物研发费用的80%由上海医药承担,双方将共同拥有上述合作新药的证书,并共享其收益权;同时,双方将本着对具体药物最有利的原则出发安排其生产制造及市场营销,上海医药享有上述优先权利。

据介绍,2010年上海医药研发投入已经占到销售收入的3.5%,超出国内同行1个百分点。除了自主研发外,公司还在国内成立了10个联合实验室。吕明方表示,未来3年公司希望研发投入占比达到6%~8%,未来专利药和原创药的占比也有望大幅提升。

 此外,上海医药在抗生素市场的投入也颇费心思。2010年年底,上药出资14.87亿元,收购以新亚药业为核心的上药集团抗生素业务和资产,打算在市场分散、集中度较低的头孢抗生素类药物生产领域分一杯羹。

据了解,目前我国头孢抗生素类药物生产企业超过300 家,销售额前十家企业市场集中度为37.2%,市场集中度较低。而上药集团抗生素业务年销售额为12.48 亿元,市场份额为3.8%,排名全国第五。抗感染类药物的销售额始终位居我国医药终端化学药销售第一位,市场销售额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单页阅读

Tags:医药商业 上海医药

责任编辑:芸儿

已有0人参与

联盟会员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图片新闻
Chinamsr医药联盟是中国具有高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药在线组织,是医药在线交流平台的创造者,是医药在线服务的领跑者
Copyright © 2003-2020 Chinamsr医药联盟 All Rights Reserved